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三系杂交早籼稻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林强 1 ; 王旭春 2 ; 王洪飞 1 ; 郑秀平 1 ; 周元昌 3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福建省宁德市种子管理站

3.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关键词: 杂交早稻;直链淀粉含量;遗传效应;杂种优势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286

年卷期: 2012 年 34 卷 06 期

页码: 1093-109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用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对杂交早籼稻的直链淀粉含量性状进行了种子、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受到种子遗传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的控制,两种效应对提高杂交早稻组合直链淀粉含量具有相反的作用。直链淀粉含量的总平均优势主要由细胞质平均优势和母体平均优势共同构成,以母体平均优势所产生的效应为主,总超亲优势由种子超亲优势和母体超优势共同构成,以母体超亲优势所产生的效应为主。

  • 相关文献

[1]早籼杂交稻稻米胶稠度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 林强,王旭春,王洪飞,郑秀平,周元昌. 2012

[2]籼型杂交早稻稻米品质性状的种子、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林强,王洪飞,郑秀平. 2011

[3]新质源(CMS-FA)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王洪飞,王乃元,李毓,梁康迳,仇秀丽,周卫营. 2010

[4]早籼杂交稻粒形和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林强,梁康迳,郑秀平,吴志源,周天理,周元昌. 2009

[5]烟草种质资源分子标记与配合力遗传效应研究进展. LIU Zhong-hua,刘中华,QI Jian-min,祁建民,TAO Ai-fen. 2009

[6]杂交早稻新组合京福1优150高产制种技术. 卢礼斌,何琴,叶宁,蒋家焕,陈丹,叶新福. 2009

[7]稻米淀粉RVA谱特征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李刚,邓其明,李双成,王世全,李平. 2009

[8]杂交水稻骨干亲本Wx基因第一内含子+1位碱基多态性分析. 连玲,潘丽燕,朱永生,许惠滨,郑燕梅,何炜,罗曦,王颖姮,蔡秋华,谢华安,张建福. 2019

[9]籼型杂交稻米质现状及其遗传改良. 黄华康,张卫清,林强. 2002

[10]rbel正、反义基因改变籼稻直链淀粉含量的研究. 吴方喜,谢华安,苏军,胡昌泉,陈建民,孙东发,王锋. 2006

[11]苦瓜几个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效应分析. 黄贤贵,张玉灿,张伟光,李祖亮. 2008

[12]水稻强再生力种质创制及遗传分析. 林强,郑长林,林芳,郑莉,王洪飞,蒋家焕,解振兴,姜照伟,张建福. 2021

[13]籼型杂交晚稻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黄利兴,李清华,林玲娜,张以华,雷上平,王侯聪,游年顺,梁康迳. 2006

[14]新质源(CMS-FA)杂交稻谷粒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王洪飞,仇秀丽,林强,周卫营,杨小飞,张敏,王乃元,郑秀平. 2011

[15]作物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构建的置换机制及遗传效应分析. 杨德卫,郑向华,程朝平,叶宁,黄凤凰,叶新福. 2017

[16]上位性效应等水稻杂种优势理论的探讨与展望. 郑建华,孙永建,唐清. 2010

[17]29个苦瓜品系不同部位皂苷含量比较分析. 张武君,黄颖桢,林永胜,张玉灿. 2016

[18]茶树杂交种金观音、黄观音的选育与应用. 郭吉春,叶乃兴,杨如兴,张文锦,何孝延,陈志辉,陈键. 2008

[19]三系杂交水稻育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颜龙安,谢华安. 2016

[20]水稻QTL定位在杂种优势理论和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现状. 郑建华,孙永建,唐清.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