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鲜食花生浙花2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付振 1 ; 张小利 1 ; 朱灵龙 1 ; 许林英 2 ; 盛定建 3 ; 宋度林 1 ; 张立权 2 ; 蔡娜丹 2 ;

作者机构: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2.慈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3.永嘉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关键词: 花生;浙花2号;鲜食型;栽培技术

期刊名称: 浙江农业科学

ISSN: 0528-9017

年卷期: 2022 年 63 卷 007 期

页码: 1405-1407

摘要: 为给生产上提供鲜食味美、 食性偏糯的花生品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以白沙1016系选9016为母本,以远杂9102为父本,经杂交后系统选育,育成优质鲜食型花生新品种,于2022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命名为浙花2号.2017—2018年连续2 a参加浙江省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667 m2荚果平均产量243.35 kg,比对照增产34.35%,667 m2籽仁平均产量173.43 kg,比对照增产36.85%.浙花2号早熟性突出、 结实性优、 口感偏糯、 抗倒性强、 适应性广,对叶斑病、 锈病、 网斑病及青枯病的抗性均较强,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生态区浙江地区春播及夏播种植.

  • 相关文献

[1]高油酸花生新品种浙花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张小利,李付振,厉宝仙,陈小央,刘波,张泉锋,方丽,朱灵龙,范飞军. 2024

[2]红壤施用石灰和钼肥对苕子和花生的增产效应. 朱炳良,吕鲜花,孟赐福,吴林妃,景金富. 1999

[3]浙江花生小京生产业现状及育种策略. 李付振,吴列洪,梁尹明,沈升法,赵文革. 2012

[4]低温贮藏花生嫩果病变及真菌状况初步研究. 王连平,王汉荣,茹水江,方丽,冯忠民,张明忠. 2006

[5]花生根、茎中白藜芦醇含量影响因素. 张俊,郜海燕,葛林梅,房祥军,邵敏,杨颖. 2009

[6]115份花生种质资源农艺与品质性状鉴评及分析. 张小利,朱灵龙,李付振,唐秀梅,夏友霖,游宇,钟瑞春. 2023

[7]不同来源生物炭与化肥减量配施对土壤养分、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胡宇迪,汪玉瑛,刘玉学,吕豪豪,何莉莉,秦晶晶,陈军豪,甘毅,杨生茂. 2024

[8]花生ω-3△~(15)-脂肪酸脱氧酶基因AhFAD3A的克隆及其表达. 吴列洪,李付振,吴学龙,宋度林,王美兴. 2015

[9]紫外照射对采后花生根中白藜芦醇的影响. 张俊,葛林梅,房祥军,邵敏,郜海燕. 2009

[10]紫外照射对采后花生根中自藜芦醇的影响. 张俊,葛林梅,房祥军,邵敏,郜海燕. 2009

[11]12个花生新品种在浙江的适应性试验. 李付振,宋度林,吴学龙,吴列洪,梁尹明,孙永飞. 2014

[12]液体生态地膜在花生栽培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王建红,曹凯,赵连国,徐维田. 2007

[13]中生早熟桑品种湖桑87号应用初报. 柳自敏,沈国新,吴卫成,汪一婷. 1998

[14]高山蔬菜高效栽培实有技术(一). 郑云林. 2002

[15]遂昌烤薯专用品种浙薯13高产栽培技术. 尹设飞,吴列洪,沈升法. 2011

[16]低洼地蜜露桃稳产优质栽培管理技术探讨. 葛学江,陈方永. 2009

[17]双低油菜油苔两用高效栽培技术. 王月星,张冬青,耿玉华. 2005

[18]晚粳稻新品种“浙粳41”主要特征和栽培技术要点. 葛常青,郑涛,王俊敏. 2011

[19]翠冠梨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徐文荣. 2000

[20]黑晶杨梅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郑锡良,谢小波,求盈盈,王涛,张一晨,戚行江.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