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成宝 1 ; 温美娟 1 ; 杨思存 1 ; 霍琳 1 ; 姜万礼 1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耕作措施;土壤物理性状;玉米产量;经济效益;灌耕灰钙土
期刊名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ISSN: 1000-7601
年卷期: 2022 年 40 卷 003 期
页码: 170-17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讨不同耕作措施对甘肃引黄灌区灰钙土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14—2017年在连续翻耕8 a的玉米田设置翻耕(CT)、旋耕(RT)、深松(ST)、免耕(NT)等4个单一耕作处理和翻耕-免耕(CT-NT)、深松-免耕(ST-NT)等2个轮耕处理.结果表明:RT处理0~10 cm和10~20 cm土层容重4个年度均是最低,与CT处理相比,第4年(2017)显著降低了8.70%和5.56%(P<0.05);ST、NT、CT-NT、ST-NT处理20~30 cm和30~40 cm土层土壤容重随年份呈降低趋势,与CT处理相比,第4年(2017)显著下降了4.38%、3.16%、9.25%、7.54%和11.11%、5.56%、6.00%、11.11%;CT和RT处理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孔隙度,与CT相比,ST、CT-NT、ST-NT处理20~30 cm和30~4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在第4年(2017)显著增加了4.42%、9.60%、7.78%和14.18%、7.51%、14.18%;不同耕作处理均可降低0~45 cm土层土壤紧实度,与试验前(2014)相比,ST和ST-NT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36.88%和20.97%,CT、RT、NT可降低0~25 cm土层紧实度,ST、ST-NT可降低25~45 cm土层紧实度;ST较RT、CT、NT、CT-NT能显著增加土壤入渗率,分别增加65.87%、81.21%、44.80%、31.72%;ST-NT处理4 a平均玉米产量最高为15517.7 kg·hm-2,经济效益最好为27799元·hm-2.综合分析认为,在4 a的耕作体系中,ST-NT耕作方式下土壤物理性状最佳,生产性能最优,是比较理想的耕作模式.
- 相关文献
[1]灌耕灰钙土耕层物理性质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成宝,霍琳,温美娟,杨思存. 2021
[2]玉米/鹰嘴豆间作条件下不同施磷量对灌耕灰钙土无机磷组分的影响. 柴博,李隆,杨思存,陈英,王成宝. 2015
[3]绿洲灌区垄作沟灌栽培对土壤物理性状和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唐文雪,马忠明,张立勤,连彩云. 2012
[4]立式深旋耕作和覆膜对种植党参土壤物理性状及耗水特性的影响. 侯慧芝,张绪成,马一凡,方彦杰,王红丽,于显枫,张国平,雷康宁. 2021
[5]覆盖处理苹果细根分布与土壤物理性状响应关系研究. 孙文泰,董铁,刘兴禄,赵明新,尹晓宁,牛军强,马明. 2016
[6]不同厚度地膜连续覆盖对玉米田土壤物理性状及地膜残留量的影响. 唐文雪,马忠明,魏焘,连彩云. 2016
[7]耕作措施对玉米的影响. 罗照霞,杨志奇,马忠明,杨虎德. 2014
[8]半干旱区雨养农田绿肥作物轮作休耕技术措施研究. 赵仰徽,齐向辉,任稳江,车宗贤,任亮. 2024
[9]不同耕作措施对甘肃引黄灌区耕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杨思存,王成宝,霍琳,姜万礼,温美娟. 2019
[10]3种地膜在不同覆膜方式下的控草效果及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岳德成,吴崇义,史广亮,姜延军,李青梅,柳建伟,韩菊红,胡冠芳. 2018
[11]河西绿洲灌区玉米间作绿肥根茬还田的氮肥减施效应. 罗跃,卢秉林,周国朋,常单娜,高嵩涓,张久东,车宗贤,朱青,曹卫东. 2021
[12]水分与不同覆盖材料耦合对青贮玉米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宋淑珍,李平,柴尔政,张真荣. 2024
[13]高分子聚合物对沙化地储水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姜小凤,张国平,张朝巍,曾骏,郭天文. 2015
[14]除草地膜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岳德成,柳建伟,姜延军,史广亮,韩菊红,李青梅,胡冠芳. 2016
[15]深松和秸秆还田对甘肃引黄灌区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生产的影响. 温美娟,王成宝,霍琳,姜万礼,杨思存. 2019
[16]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新垦盐碱荒地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霍琳,王成宝,逄焕成,杨思存,李玉义,姜万礼. 2015
[17]多功能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陈叶,赵芸晨,刘兴斌,白晓彤,闫富海,陈绍江,樊廷录. 2022
[18]不同覆膜类型对黄土旱塬区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璐,董博,王磊,张芮,张军,江晶,陈光荣,赵振华,马嘉颖. 2024
[19]覆膜时期对3种地膜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应用效果的影响. 岳德成,李青梅,韩菊红,柳建伟,史广亮,姜延军,胡冠芳,贾春虹. 2018
[20]石羊河流域高产高效节水种植模式的探索研究. 胡志桥,田霄鸿,马忠明,包兴国,张久东.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特征与防控技术建议
作者:冯丹妮;杨虎德;马兴旺;马彦;吴湘琳;姜万礼
关键词:灌区玉米;旱作玉米;地膜残留;残膜污染防控
-
基于STIRPAT模型的甘肃省农业碳排放特征分析
作者:杨思存;霍琳;王成宝;温美娟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STIRPAT模型;种植业;畜牧业;甘肃省
-
深松和秸秆还田对灌耕灰钙土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作者:温美娟;杨思存;王成宝;霍琳
关键词:深松;秸秆还田;细菌多样性;细菌群落结构;冗余分析
-
引黄灌区灰钙土水浇地犁底层厚度对土壤紧实度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作者:姜万礼;王成宝;杨思存;霍琳;温美娟
关键词:灰钙土;犁底层厚度;土壤紧实度;玉米;水浇地
-
盐渍条件下不同施锌量对玉米幼苗生长和锌形态转化的影响
作者:霍琳;马前瑞;杨思存;温美娟;王成宝
关键词:盐渍条件;施锌量;玉米幼苗生长;锌形态
-
不同水氮条件下垄膜沟灌玉米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应
作者:张立勤;杨思存;崔云玲;王成宝
关键词:玉米;垄膜沟灌;施氮量;灌溉定额;水氮耦合;水分利用效率
-
深松深度对灌耕灰钙土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李晓丽;王成宝;杨思存;蔡立群;霍琳;温美娟;姜万礼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分形维数;深松深度;甘肃引黄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