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间作菠萝模式下不同品种椰子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莹莹 1 ; 卢丽兰 2 ; 谢淑云 3 ; 陈思婷 2 ; 王玉萍 2 ; 杨伟波 2 ;

作者机构: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海南省热带油料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椰子;菠萝;间作;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优势菌门

期刊名称: 中国南方果树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3 期

页码: 84-9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探究椰子间作栽培管理模式,设置文椰4号间作菠萝、文椰3号间作菠萝、文椰2号间作菠萝1、文椰2号间作菠萝2及文椰3号单作(对照)处理,采集椰子植株根际土壤测定其理化性质,并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土壤微生物组成与多样性,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间作处理的椰子根际土壤含水量、电导率,氮、磷、钾、有效钙和有效镁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作,间作处理的土壤pH值明显下降。间作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比单作高,而真菌多样性则低于单作。根际土壤中优势细菌门依序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等,优势真菌门依次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Rozellomycota等。间作与单作之间细菌和真菌种类组成差异较大,文椰2号间作1、文椰2号间作2、文椰4号间作与文椰3号间作的细菌和真菌群落分别聚为一类,文椰3号单作的细菌和真菌群落分别单独聚为一类。不同处理的椰子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说明不同品种椰子间作菠萝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产生较大影响,间作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椰子根际土壤养分和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 相关文献

[1]椰园间种不同牧草对椰子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余凤玉,王萍,朱辉,牛晓庆,杨伟波,唐庆华. 2012

[2]间作菠萝对椰子生长及土壤养分、酶活性的影响. 卢丽兰,刘莹莹,王玉萍,弓淑芳. 2024

[3]椰园间作禾本科牧草试验初报. 刘立云,唐龙祥,韦家少. 2001

[4]椰园间作禾本科牧草试验初报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研究项目的一部分.. 唐龙祥,韦家少. 2001

[5]椰园/牧草间作:主间作物之间相互的影响. 唐龙祥,林位夫,牛启祥,覃伟权,刘立云. 2003

[6]椰园/牧草间作:牧草的适应性研究. 唐龙祥,马子龙,吴多扬,牛启祥,林位夫,刘国道. 2004

[7]椰子间作可可下可可光合日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赵溪竹,李付鹏,秦晓威,朱自慧,赖剑雄. 2017

[8]4个无刺菠萝新品种在云南幼龄橡胶林下的间作比较. 杨文秀,赵维峰,邓大华,魏长宾,孙光明. 2014

[9]不同套袋时间和果袋对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赵维峰,张艳芳,刘胜辉,魏长宾,施忠海,邓大华,杨文秀. 2019

[10]西双版纳地区橡胶林间作菠萝高效栽培模式. 赵维峰,杨文秀,魏长宾,孙光明. 2011

[11]橡胶幼龄林下间作菠萝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赵维峰,杨文秀,杨发军,魏长宾,孙光明. 2010

[12]菠萝间作覆盖技术对云南橡胶幼龄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赵维峰,杨文秀,魏长宾,孙光明. 2011

[13]云南幼龄橡胶林下间作菠萝新品种试验. 赵维峰,邓大华,杨文秀,魏长宾,孙光明. 2013

[14]菠萝果实香气成分多样性研究. 魏长宾,刘胜辉,陆新华,吴青松,孙光明. 2016

[15]中国椰子栽培理论与实践. 唐龙祥,李阳. 2013

[16]几种主要椰子害虫种群变化原因探讨. 覃伟权,马子龙. 2004

[17]世界椰子业发展状况分析. 唐龙祥,刘立云,冯美利. (Mis

[18]椰子食品的营养与保健作用. 唐龙祥,PONNIAH RETHINAM. 2004

[19]椰子成熟合子胚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 Zhou Huanqi,周焕起,Huang Liyun,黄丽云,Xu Xiaomei. 2014

[20]椰子致死性黄化病研究进展. 余凤玉.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