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中国应抓住气候变化的战略机遇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正斌 1 ; 段子渊 2 ; 陈兆波 3 ; 徐萍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2.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

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关键词: 气候变化;战略;机遇期;水资源安全;粮食安全;中国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ISSN: 1671-3990

年卷期: 2014 年 22 卷 03 期

页码: 253-26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气候变化是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是世界人口和农业大国,如何科学应对气候变化,趋利避害,把握重要机遇期,是关系中国复兴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和近代气候变化3个方面,分析说明了气候变化取决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状况,气候变化有冷暖交替周期,目前处于第四纪冰期的小暖期,进一步提出了要从太阳系、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不同层次的相互影响,来研究气候变化的思路。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和农业发展与气候变化历史过程对比分析,中国粮食连续九连增,特别是东北粮食基地生产能力的快速提高,明显受益于气候变暖。提出了中国应抓住气候变化中的战略机遇期。目前我国粮食供需总体上仍处于紧平衡状态,"靠天吃饭"还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粮食呈北粮南运,北方又是干旱缺水和受气候变化影响敏感的地区,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立项开展我国北方气候变化与水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研究,以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相关文献

[1]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战略 应对WTO挑战. 魏炳传,王军. 2003

[2]气候变化对苹果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魏钦平,张强,刘松忠,王小伟. 2010

[3]全球草地碳汇研究趋势与重点领域-基于1992-2022年文献计量分析. 徐恒康,逯辉,刘灏,陈超,庞卓,张国芳,刘亚丽,阚海明. 2024

[4]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潘根兴,高民,胡国华,魏钦平,杨晓光,张文忠,周广胜,邹建文. 2011

[5]基于专利视角的国内外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发展差异研究. 贾倩,郑怀国,赵静娟,串丽敏,李凌云. 2022

[6]应对气候变化对未来中国农业生产影响的问题和挑战. 潘根兴,高民,胡国华,魏钦平,杨晓光,张文忠,周广胜,邹建文. 2011

[7]中国三种草地类型的碳循环模式与长期碳汇机制. 王金洲,王超,全占军,贺金生. 2025

[8]中国种植制度时空变化及驱动力综述. 王华英,胡海棠,李存军. 2015

[9]农业强国目标下作物育种科技与装备创新:态势、挑战与路径. 范贝贝,李瑾,冯献. 2023

[10]北京种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及对策与建议. 陈玛琳,陈俊红. 2015

[11]玉米育种行业创新现状与发展趋势. 赵久然,王帅,李明,吕慧颖,王道文,葛毅强,魏珣,杨维才. 2018

[12]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的黑土地研究现状与演变. 胡涵清,尹梦月,沈剑波. 2022

[13]新形势下北京粮食消费变化特征分析. 刘东悦,陈俊红,宋玉芬,王忠贤. 2024

[14]试论大银鱼移殖北京水域的可能性. 廖集裕. 1991

[15]发展蔬菜加工品贸易技术也很重要. 赵小燕. 2004

[16]名家纵论中国家禽业的发展-家禽业的产业结构特征及发展方向. 宋维平. 2004

[17]螺旋粉虱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与风险区划. 李伟东,虞国跃,周卫川. 2009

[18]中国农作物成灾面积的演化趋势及波动特征研究. 刘玉,潘瑜春,高秉博,任艳敏. 2015

[19]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研究——基于1998-2010年的数据实证分析. 刘玉,王国刚,高秉博,周艳兵. 2012

[20]基于Esteban-Marquillas拓展模型的中国农业增长的演进特征. 刘玉,潘瑜春,唐林楠.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