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从水稻再生的研究进展看籼稻遗传转化的未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诗雨 1 ; 蒋莹莹 1 ; 徐恒 2 ; 朱英 2 ; 张华 2 ;

作者机构: 1.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籼稻;遗传转化;植物组织培养;愈伤组织分化;分子机制

期刊名称: 植物生理学报

ISSN: 2095-1108

年卷期: 2021 年 011 期

页码: 2069-207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对于植物基因功能解析和分子育种利用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虽已在水稻中建立了高效、稳定的转化体系,但仍受品种的限制。大部分籼稻的遗传转化难度较大,效率偏低。近年来,虽有一些提高籼稻遗传转化效率的方法被研发报道,但由于其中作用机制不明,技术优化困难重重,也未能被广泛推广应用。本文将对影响水稻遗传转化的因素、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进行梳理和总结,期望能为未来籼稻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帮助。

  • 相关文献

[1]浙恢7954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培养基的优化. 邵健丰,葛敏,李春寿,陶跃之,王华. 2012

[2]γ辐射对水稻花粉植株白苗形成的影响. 赵成章,朗莉娟,泮裕才,陆定志. 1982

[3]建立景宁白茶无菌增殖技术体系的研究. 汪一婷,徐刚,陈义,吴春艳,蓝石花. 2005

[4]植物组培种苗外贸的流程、问题及对策. 吕永平,汪一婷,陈志,牟豪杰,李海营,王燕. 2018

[5]植物组培产业化生产中污染防控技术研究. 方丽,汪一婷,吕永平,Kumar,陈剑平,王汉荣. 2012

[6]植物组培褐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冯代弟,王燕,陈剑平. 2015

[7]植物组培过程中污染微生物种类及其季节性的变化. 方丽,王连平,茹水江,王汉荣. 2013

[8]植物出口组培穴盘苗生产的成本核算分析. 徐刚,汪一婷,牟豪杰,吕永平,陈剑平. 2007

[9]番茄抗叶霉病基因及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 叶青静,杨悦俭,王荣青,阮美颖,周国治,姚祝平. 2004

[10]水稻穗发芽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张会杰,翟荣荣,叶胜海,朱国富,王俊梅,朱英,张小明. 2018

[11]植物叶片衰老相关研究进展. 严雯奕,叶胜海,董彦君,金庆生,张小明. 2010

[12]茉莉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冯孟杰,徐恒,张华,朱英. 2015

[13]丹参酮生物合成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珅,林爱真,杨媛,沈亚芳,饶盈,羊健,刘云辉,王洋,周伟. 2018

[14]甘蓝型油菜叶片失绿突变研究进展. 黄锐之,吴耿尉,王文嘉,吴学龙,陈新宇,何海燕,杨勇,王华. 2023

[15]早籼稻空间诱变新品种“浙101”的选育. 严文潮,孙国昌,俞法明,吴伟,徐建龙,刘庆龙,金庆生. 2006

[16]水稻籼更杂种一代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性状研究. 董彦君,张云康. 1997

[17]多蘖籼稻不育系浙丰10A的选育和利用. 张礼霞,王建军,王林友,毛雪琴,金庆生. 2011

[18]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品种区域试验籼稻稻瘟病抗性分析. 郝中娜,毛雪琴,柴荣耀,王艳丽,孙国昌. 2019

[19]粳稻和籼稻愈伤诱导及分化期间生理代谢差异. 张湘玲,宋红苗,陶跃之. 2010

[20]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籼稻品种的蛋白质含量. 俞法明,陆艳婷,严文潮,刘庆龙,金庆生.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