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接种根瘤菌对橡胶树‖葛藤模式下土壤氮含量及氮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桂花 1 ; 吴敏 1 ; 王大鹏 1 ; 林清火 1 ; 林琛茗 1 ; 詹杉 1 ; 张先 1 ; 陈传洋 1 ; 周永计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海南省热带作物栽培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橡胶;间作;葛藤;土壤氮素;土壤酶活性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24 年 52 卷 017 期

页码: 239-2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探究接种根瘤菌条件下减施氮肥对橡胶树‖葛藤间作模式下土壤无机氮含量和氮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橡胶园氮肥减量施用提供技术支撑。在幼龄橡胶园中,以正常施氮水平下不间作葛藤和间作葛藤不接种根瘤菌分别作为对照CK1、CK2;以间作接种根瘤菌条件下,施100%、75%、50%氮肥水平分别为试验处理T100、T75、T50。均匀取0~40 cm土壤样品,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胶园土壤不同土层(0~10、10~20、20~30、30~40、0~40 cm)硝态氮、铵态氮含量,以及脲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羟胺还原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CK1和CK2相比,T100、T75、T50处理在0~10、10~20 cm土层的铵态氮含量提高11%以上,硝态氮含量提高23%以上,其中T50处理提高幅度最大;T50处理在0~10、10~20 cm土层中氮转化相关的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和脲酶活性均最高,羟胺还原酶活性最低;与CK1和CK2相比,T50处理下的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9%以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土壤氮含量与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羟胺还原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与脲酶活性相关不显著。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结果表明,T50处理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最大,对土壤氮含量和氮转化相关酶活性促进效果最佳。综上,在橡胶树‖葛藤间作模式下采用接种根瘤菌和减施50%氮肥的措施处理能显著提高表层土壤氮素供应和周转能力。

  • 相关文献

[1]减量施氮对橡胶树-葛藤间作模式结瘤固氮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王桂花,吴敏,王大鹏,林清火,詹杉,林琛茗,张先,陈传洋,周永计. 2024

[2]对胶园间作木薯的思考及展望. 黄洁,周建国,林世欣,陈运灿,刘芯晓,李学. 2014

[3]发展胶园非胶经济 稳定植胶业. 周立军,林位夫. 2017

[4]播期对胶园林下种植疣柄魔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袁淑娜,潘剑,黄坚雄,郑定华,桂青,王军,周立军. 2020

[5]湛江发展橡胶林下间作斑兰叶模式探讨. 欧阳欢,罗萍,徐志军,张小燕. 2023

[6]全周期胶园蔬菜间作研究初报. 袁淑娜,周立军. 2017

[7]橡胶与胡椒复合种植模式分析. 祖超,邬华松,谭乐和,鱼欢,杨建峰,郑维全,李志刚,郝朝运. 2011

[8]胶园间作海南本土桑种及其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曹建华,蒋菊生,梁玉斯,林位夫,吴志祥. 2008

[9]间作橡胶林地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特征研究. 韦家少,何鹏,吴敏,吴炳孙,高乐. 2014

[10]间作香露兜提高槟榔根系生长和土壤酶活性. 鱼欢,唐瑾暄,李倩松,秦晓威,宗迎,郝朝运,白亭玉. 2020

[11]橡胶微型幼态芽条的籽苗芽接研究. 陈雄庭,彭明,张秀娟,王颖,吴坤鑫. 2007

[12]海南岛橡胶林碳汇研究. 吴志祥,陈帮乾,杨川,谢贵水. 2017

[13]幼林胶园覆盖葛藤改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贺军军,张华林,罗微,张培松,李文秀,罗萍. 2021

[14]间作作物收获后胶园土壤肥力对比研究. 金龙,吴志祥,杨川,赖华英. 2014

[15]幼龄胶园覆盖葛藤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调查. 贺军军,张华林,张培松,林清火,罗微,李文秀,罗萍. 2020

[16]儋州市橡胶园土壤氮素空间变异及分区管理技术. 吴敏,吴炳孙,韦家少,何鹏,覃怀德,王大鹏,高乐. 2013

[17]文昌市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曾迪,魏志远,刘磊,漆智平. 2010

[18]调节碳氮比对甘蔗叶还田后土壤无机氮、微生物量氮、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和脲酶活性的影响. 单颖,田路园,邹雨坤,赵凤亮,李光义,侯宪文,李勤奋. 2017

[19]槟榔、橡胶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颜桂军,朱朝华,陈秋波,邱庆军,刘美珍. 2006

[20]世界天然橡胶现状. 周钟毓. 199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