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提取方法对澳洲坚果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影响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帅希祥 1 ; 杜丽清 2 ; 张明 2 ; 涂行浩 3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澳洲坚果油;提取方法;化学成分;抗氧化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17 年 15 期

页码: 1-5+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提取方法(水剂法、压榨法、溶剂法)对澳洲坚果油主要理化性质、活性成分、脂肪酸组成和红外光谱的影响,并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氧化稳定性来综合评价澳洲坚果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三种提取方法得到的澳洲坚果油的理化性质(过氧化值、酸价、皂化值、碘值等)均符合国家食用油标准;与溶剂法和水剂法相比,压榨法得到的澳洲坚果油表现出较好的产品特性,其总酚酸含量((41.82±0.73)mg/100 g)、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3.67%)最高,且其氧化诱导时间((13.87±0.37)h)最长,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46.70%)最强。红外谱图显示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澳洲坚果油均具有坚果油的特征吸收,且提取方法对其分子结构没有影响;通过分析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澳洲坚果油的品质,可为提取高品质澳洲坚果油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澳洲坚果油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 相关文献

[1]水剂法提取澳洲坚果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杜丽清,帅希祥,涂行浩,张明. 2016

[2]澳洲坚果油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理化性质. 涂行浩,孙丽群,唐景华,张明,帅希祥,陈洪,杜丽清. 2019

[3]制油工艺对澳洲坚果油营养品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帅希祥,杜丽清,张明,涂行浩. 2017

[4]澳洲坚果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魏长宾,刘胜辉,臧小平,孙光明. 2008

[5]澳洲坚果油微乳体系的构建. 涂行浩,张帅中,唐景华,杜丽清,帅希祥,张明. 2019

[6]海漆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物对3种植物病菌的抑制作用. 袁宏球,刘业平,孙丹. 2008

[7]甘蔗茎RNA提取方法研究(摘要)(英文). 陈萍,罗挺,蔡文伟. 2010

[8]火龙果根际土壤微生物2种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陈弟,李可增,吴琼,何应对,殷晓敏. 2019

[9]甘蔗茎RNA提取方法研究. 陈萍,罗挺,蔡文伟. 2010

[10]不同提取方法对面包果淀粉性质的影响. 钟雪瑶,王少曼,张彦军,谭乐和,于寒松,徐飞,吴刚. 2020

[11]胡椒碱的提取工艺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李萍萍,吕岱竹,吴南村. 2012

[12]木薯叶片和块根中氰苷的快速提取. 周新成,陈新,卢诚,任军方,王文泉. 2020

[13]不同提取方法对牛油果油理化特性、抗氧化性能及脂肪酸组成的对比研究. 刘义军,卜梦婷,谭戈,陈伟团,陈心怡,张利,李积华. 2020

[14]橡胶白粉菌(Oidium heveae Steinmann)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高宏华,刘先宝,罗大全,黄贵修. 2007

[15]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防腐橡胶木中的碘代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 李晓文,韩利平,李彤彤,张景朋,蒋明亮. 2021

[16]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方法的比较研究 -以槟榔为例. 王灿,赵严,罗丽霞,李志刚,杨建峰,祖超,鱼欢,邬华松,郑维全. 2020

[17]三种改良提取长雄野生稻根叶总RNA方法的比较研究. 林海妹,郭安平,王晓玲,郭运玲,孔华,贺立卡. 2009

[18]落花生属植物基因组DNA提取及鉴定. 黄春琼,刘国道,白昌军. 2013

[19]香蕉枯萎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漆艳香,谢艺贤,张欣,张辉强. 2004

[20]植物多酚提取技术及其开发应用现状. 韩丙军,彭黎旭.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