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植物吸收碳源途径和生态循环小分子碳水化合物获取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郑肖兰 1 ; 崔昌华 2 ; 鲁海菊 3 ; 吴伟怀 1 ; 谭施北 1 ; 易克贤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院士团队创新中心/农业农村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2.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3.红河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学院农学系

关键词: 植物;碳源;途径;小分子碳水化合物;微生物;研究进展

期刊名称: 热带农业科学

ISSN: 1009-2196

年卷期: 2025 年 45 卷 003 期

页码: 149-158

摘要: 综述植物吸收碳源的机制及富碳有机肥的应用进展,阐明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碳循环路径及大小分子有机碳转化规律,为矿物质与有机质协同调控的肥料体系优化、农业固碳增效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归纳大量文献,跟踪学术前沿,综述植物吸收碳源途径和富碳有机肥料的应用研究。植物吸收和利用碳元素方面的研究进展代表性成果为:(1)归纳并完善了植物根系和土壤碳输入输出生态系统图,发现了土壤中的碳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可被植物根系直接吸收的新途径。(2)探索了生态循环中动植物遗体及排出物等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转化为小分子碳水化合物的途径研究进展,获得了大小分子碳水化合物间相互转化的成熟体系。(3)大量农作物试验证实,植物的营养物质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比例合适的矿物质、有机质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 相关文献

[1]植物小G蛋白基因ROP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孙佩光,苗红霞,徐碧玉,金志强. 2013

[2]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阮孟斌,彭明. 2011

[3]植物膜联蛋白(Annexin)的研究进展. 李瑞梅,王雨晴,张帆,袁帅,耿梦婷,姚远,刘姣,段瑞军,符少萍,胡新文,郭建春. 2017

[4]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王华,杨建峰. 2007

[5]植物内生细菌生防作用研究进展. 卢昕,黄贵修. 2007

[6]橡胶树根病及其防治. 黄蔚寒,王金林. 2010

[7]几种不同碳、氮源对隐甲藻生长及二十二碳六烯酸产量的影响. 荣辉,黄惠琴,鲍时翔. 2007

[8]不同碳、氮源对优势藻株Hhw总脂含量及脂肪酸成分的影响. 马帅,胡小文,付莉莉,弓淑芬,谭德冠,张家明. 2011

[9]植物获取碳新通道的初步研究. 郑肖兰,崔昌华,鲁海菊,郑服丛,侯会霞,易克贤. 2022

[10]海南岛药用植物海巴戟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符瑞益,张新春,罗大全. 2012

[11]不同培养条件对油茶根际解磷菌6-Y-09溶磷效果的影响. 刘小玉,付登强,贾效成,陈良秋. 2016

[12]元素缺乏和外加碳源对小球藻(Chlorella sp KMMCC FC-21)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蔡佳佳,费小雯,李亚军,胡新文,郭建春,邓晓东. 2011

[13]油茶根际土壤解磷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 刘小玉,付登强,贾效成,陈良秋. 2016

[14]不同生物利用度碳源对蚯蚓堆肥影响分析. 孔令玮,王孔檀,麦力文,伍玉鹏,王熊飞,王朝弼,林嘉聪,李勤奋. 2024

[15]海南岛省中部山区热带天然林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胡小婵,陈秋波,温春生,刘建波,林杨碧. 2009

[16]新时期农业科研院所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张小燕,方骥贤,张以山. 2018

[17]木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存在问题. 黄慧德,刘恩平,刘海清,李海亮,李光辉,黄媛媛. 2012

[18]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青年管理干部跟踪培养研究. 张昊冉. 2017

[19]农业科研院所开展创新文化建设工作的实践——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为例. 张小燕,王鹤儒,叶超,方骥贤. 2017

[20]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和解决途径浅谈. 董定超,薛刚,古小玲.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