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st1的表型特征与遗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林秋云 1 ; 王克喜 2 ; 胡伟 1 ; 贺治洲 1 ; 谢振宇 1 ; 周玉杰 1 ; 龙开意 1 ; 林越辉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2.海南省琼中县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关键词: 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st1;表型特征;遗传分析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24 年 012 期

页码: 75-7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分蘖发育相关的水稻突变体是水稻分蘖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的理想材料。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st1之前由辐射诱变获得,通过田间调查突变体st1的主要农艺性状,发现与野生型SIPI的单株有效分蘖数比较,突变体st1的分蘖数显著增加,达到野生型SIPI的3倍以上。将突变体st1与野生型SIPI杂交获得F1代,种植后发现F1代植株的株高和分蘖数均接近野生型SIPI,收获F1代植株上自交的种子即F2代种子,种植后发现存在株高和分蘖数差异显著的2种表型植株,分别有矮秆多分蘖植株和接近野生型SIPI表型的植株。分别统计这2种表型植株在群体中的数量并通过卡方测验检测。结果表明,F2代群体中矮秆多分蘖植株与接近野生型SIPI表型的植株数量比符合1∶3。利用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测序分析方法定位ST1候选基因,发现有3个主峰,但都没有显著的候选位点。通过qRT-PCR方法检测10个已报道的矮秆多分蘖相关基因在突变体st1中的表达量变化,发现在突变体st1中D53、D3和TE的表达水平都显著下降。

  • 相关文献

[1]不同光强对细柱西番莲生长及观赏性的影响. 冯红玉,徐丽,赵亚南,陈媚,孙悦,高玲. 2025

[2]水稻多分蘖矮秆突变体d63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薛晶晶,吴绍华,张红宇,徐培洲,吴先军. 2012

[3]水稻叶色突变体ygr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方希林,杨漫,王鑫,黄沆,肖楠,贺治洲,王悦. 2017

[4]一份水稻叶片反卷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电镜显微观察. 邹良平,张治国,起登凤,孙建波,路铁刚,彭明. 2015

[5]基于简化基因组技术的33份芒果品种遗传分析. 王露露,王磊,姚全胜,周开兵,柳凤. 2024

[6]“华农早”龙眼ד紫娘喜”荔枝F1代果实可溶性糖主要组分的遗传分析. 王佳卉,刘丽琴,朱利飞,王一承,胡桂兵,石胜友. 2024

[7]西瓜品种'黑皮'对瓜蚜的抗性遗传分析. 陈青,梁晓,伍春玲,刘迎,徐雪莲. 2020

[8]苦瓜枯萎病抗性材料Thai4-6的遗传模型分析. 刘子记,朱婕,牛玉,杨衍. 2018

[9]番茄矮化突变体dl的鉴定及遗传分析. 刘辉,谢庆敏,王昕,余楚英,李汉霞. 2015

[10]木豆小叶突变体的表型鉴定及遗传分析. 王上志,罗小燕,王文强,叶玉秀,李雪枫,丁西朋. 2024

[11]2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遗传分析与分子鉴别. 孙佩光,奚如春,李俊成,欧阳昆唏,钟燕梅,陈晓阳. 2014

[12]苦瓜苗期耐冷性的多世代联合遗传分析. 牛玉,于仁波,韩旭,刘昭华,杨衍. 2024

[13]小麦幼苗磷利用率及相关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曹红星,张正斌,孙程旭,徐萍,赵鸿彬. 2009

[14]辣椒抗蚜品种‘猪大肠’的抗蚜性遗传分析. 梁晓,伍春玲,陈青. 2018

[15]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叶片白化变异体遗传和转录组分析. 张蕾,杨子琴,孙进华,洪继旺,李松刚,王家保. 2020

[16]鹤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任羽,尹俊梅,杨光穗,徐世松,黄少华. 2009

[17]不同红掌杂交组合F_1代重要形态性状的遗传分析. 陈艳艳,黄少华,冷青云,常圣鑫,连子豪,尹俊梅,牛俊海. 2019

[18]两用核雄性不育新材料的发现与研究初报. 郭国强,郭民奇,尹明,尹建英,孟卫东. 2004

[19]施氮对水稻植株和颖果发育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梁国斌,莫亿伟,柳敏,王忠. 2008

[20]粳稻发芽期耐碱性的QTL检测. 祁栋灵,李丁鲁,杨春刚,李明哲,曹桂兰,张俊国,周庆阳,徐锡哲,张三元,韩龙植.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