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农作物秸秆炭化还田-土壤改良技术研究与应用——以“三聚环保”模式为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成己 1 ; 李洁静 1 ; 黄毅斌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部福州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生物质热裂解;生物质炭;土壤改良;绿色农业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科技

ISSN: 0253-2301

年卷期: 2018 年 10 期

页码: 30-35

摘要: 为从源头上解决农作物秸秆不合理利用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科研工作者和企业相结合,研究形成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三聚环保"模式。该模式依托农作物秸秆炭化还田——土壤改良技术,瞄准秸秆生物质综合利用这个农业痛点,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农作物秸秆炭化还田避免了秸秆直接焚烧或堆埋,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作物生长,提升土壤肥力,是土壤可持续管理的重要途径。但农作物秸秆炭化还田还存在很多问题,今后要加强生物质炭基肥的应用基础研究及制备工艺和成型设备的研制,要系统评估生物质炭及炭基肥大规模应用的生态效应及生态风险。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质炭和炭基肥会得到科学合理的广泛应用,不仅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而且减少环境污染,为农业绿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 相关文献

[1]农业废弃物生物质炭化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高文慧,叶菁,刘朋虎,王义祥,翁伯琦. 2019

[2]生命共同体建设与乡村农业绿色振兴对策思考. 刘朋虎,刘韬,赖瑞联,王义祥,翁伯琦. 2019

[3]试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农业发展. 翁伯琦,张伟利. 2013

[4]综合开发庭院经济与发展乡村绿色农业. 翁伯琦,曾玉荣,黄毅斌,刘荣章. 2004

[5]基于低碳经济理论视角的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战略与对策. 陈志峰,王海平,林国华,许标文,翁伯琦. 2015

[6]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家庭农场经营. 翁伯琦,赵雅静,张伟利,王义祥. 2014

[7]基于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福建省农业绿色发展成效及其启示. 林怡,刘晖,翁伯琦. 2021

[8]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高质量提升对策思考. 刘朋虎,赖瑞联,王义祥. 2020

[9]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发展模式及政策建议. 石祖梁,刘璐璐,王飞,李想,常志州. 2016

[10]秸秆“五料化”中基料化的概念和定义探讨. 石祖梁,王飞,李想,孙仁华,王久臣. 2016

[11]芽胞杆菌在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王凯,蓝江林,刘波,刘程程,林娟. 2013

[12]1990~2008年福建省农业废弃物产生量估算. 李艳春,黄毅斌. 2011

[13]不同生物质炭用量对烤烟生长和烟叶品质的影响. 王成己,郭学清,曾文龙,黄毅斌,唐莉娜. 2019

[14]生物质炭配施氮肥对茶树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王峰,吴志丹,陈玉真,江福英,朱留刚,张文锦,翁伯琦,尤志明. 2018

[15]生物质炭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作用及应用前景分析. 王成己,郭学清,曾文龙,陈庆河,唐莉娜,黄毅斌. 2019

[16]生物质炭调控烟草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 王成己,唐莉娜,黄毅斌. 2018

[17]施用生物质炭对酸性茶园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王峰,陈玉真,吴志丹,江福英,张文锦,翁伯琦,尤志明. 2017

[18]不同材料生物质炭施用对果园土壤性状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王成己,王义祥,刘岑薇,黄毅斌. 2019

[19]炭化温度和时间对烟秆生物质炭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王成己,吴志丹,胡忠良,唐莉娜,刘岑薇,黄毅斌. 2017

[20]几种改良措施对酸化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李艳春,汪航,李兆伟,叶菁,王义祥.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