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长期培肥下红黄壤区茶园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利民 1 ; 李卫华 1 ; 范平 1 ; 邱孝煊 1 ; 黄东风 1 ; 林新坚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长期培肥;红黄壤;土壤酶

期刊名称: 茶叶科学

ISSN: 1000-369X

年卷期: 2012 年 32 卷 04 期

页码: 347-35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红黄壤区茶园长期培肥试验,研究不施肥、全量化肥、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全量有机肥、全量化肥+豆科绿肥、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豆科绿肥等不同培肥模式对土壤蛋白酶、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培肥模式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土壤蛋白酶、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特别是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豆科绿肥的培肥模式可显著增强这3种酶的活性,分别增加了2.82、7.73、0.33倍,而长期施用化肥对这些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则较小。此外,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土壤含水量、茶树株高及茶叶产量与土壤蛋白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有显著正相关性,说明这些酶对培肥模式的变化反应灵敏,可作为红黄壤区茶园土壤肥力水平和茶树生长状况的评价指标;而与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相关性较弱,该酶活性不能较好地表征土壤肥力状况。因此,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豆科绿肥的培肥模式更有利于加快土壤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循环,增加茶树的养分供应。

  • 相关文献

[1]红黄壤茶园不同培肥模式的土壤理化效应. 王利民,林新坚,黄东风,李卫华,邱孝煊. 2012

[2]几种植物在模拟污水处理湿地中根际微生物功能群特征的研究. 江福英,陈昕,罗安程. 2010

[3]连年翻压紫云英对稻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颜志雷,方宇,陈济琛,王飞,何春梅,林新坚. 2014

[4]不同培肥模式对茶园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林新坚,林斯,邱珊莲,陈济琛,王飞,王利民. 2013

[5]黑麦草及其根际土壤酶对芘胁迫的响应与植物修复研究. 蔡顺香,林琼,邱孝煊,颜明娟,陈子聪. 2013

[6]蜜柚果园施用有机肥与化肥对土壤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何炎森,李瑞美,刘长全. 2005

[7]胶粘控释肥的载体材料对玉米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丁洪,李世清,张玉树,颜明娟,唐丽娜,陈顺辉.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