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甜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纪荣昌 1 ; 卢和顶 1 ; 林建新 1 ; 陈山虎 1 ; 童川拉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甜玉米;农艺性状;相关分析;通径分析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08 年 23 卷 04 期

页码: 377-380

摘要: 选择本单位选育及引进的37个杂交种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对株高、穗位高、双穗率、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等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性状间行粒数与株高(r=0.6328**)、行粒数与穗长(r=0.7436**)、株高与穗长(r=0.6340**)、穗粗与百粒重(r=0.6297**)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对鲜穗产量作用最大的是行粒数(r=0.6694**,P=0.4497),其次分别是株高(r=0.6564**,P=0.4145),穗粗(r=0.3991*,P=0.2961)和穗长(r=0.6088**,P=0.2805)。为获得高产甜玉米品种,应重点注意提高行粒数、增大穗粗及穗长,并协调好株高与行粒数、穗粗、穗长之间的关系。

  • 相关文献

[1]短葶山麦冬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通径分析. 尤海涛,李松,陈菁瑛. 2008

[2]杨桃果实性状与橘小实蝇危害严重度的关系. 蔡子坚,胡菡青,韦晓霞,陈瑾,林雄杰,范国成,吴如健. 2012

[3]福建10个不同产地‘芙蓉李’果实品质与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与通径分析. 周丹蓉,林炎娟,方智振,叶新福,陈文光. 2022

[4]白茶感官品质与化学成分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孔祥瑞,王让剑,杨军,郭吉春. 2013

[5]杂交鲍子一代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林娟娟,闵志勇,陈强. 2010

[6]苦瓜单株种子产量与构成因素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李大忠,温庆放,康建坂,李永平,薛珠政. 2008

[7]优质早籼稻产量性状分析及育种策略探讨. 张海峰. 2005

[8]仙草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产量因素通径分析. 苏海兰,陈菁瑛,黄颖桢. 2010

[9]影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品质关键农艺性状的初步分析. 廖长见,王颖姮,林建新,卢和顶,陈山虎. 2011

[10]大杯香菇辐射新株系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江枝和,翁伯琦,雷锦桂,肖淑霞,唐翔虬,王义祥. 2010

[11]长豇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薛珠政,康建坂,李永平,李大忠,林国强,温庆放. 2003

[12]金皇2号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陈宏. 2019

[13]甜玉米新品种‘闽甜683’的选育. 廖长见,张扬,林建新,陈山虎,卢和顶. 2018

[14]甜玉米新品种闽甜73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李刚,陈子强,郭新睿,田大刚,胡昌泉,陈在杰,顾建强,王锋. 2021

[15]3个优质甜玉米品种幼苗及田间耐寒性分析. 詹鹏麟,张扬,林建新,卢和顶,许静,庄炜,陈山虎,廖长见. 2024

[16]甜玉米区域试验点对品种鉴别能力估计方法的研究. 纪荣昌,卢和顶,陈山虎,林建新,滕振勇. 2008

[17]甜玉米主要穗部性状配合力研究. 卢和顶,陈山虎,林建新,纪荣昌. 2007

[18]9个新育甜玉米自交系遗传聚类和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张扬,廖长见,林建新,卢和顶,陈山虎. 2019

[19]优质甜玉米骨干系在低温下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性研究. 廖长见,詹鹏麟,张扬,卢和顶,许静,庄炜,陈山虎,林建新. 2024

[20]福建省甜玉米小斑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和致病性分析. 代玉立,甘林,廖蕾,滕振勇,卢学松,杨秀娟.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