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开花后打顶及水肥管理措施对西芪1号黄芪种子产量及硬实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武永陶 1 ; 刘润萍 2 ; 张玉云 3 ; 李振谋 1 ; 王丽慧 4 ; 曹占凤 5 ; 潘飞 6 ; 黄小霞 7 ;

作者机构: 1.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3.陇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4.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

5.甘肃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6.武威新金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7.陇西稷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黄芪;新品种;西芪1号;种子产量;种子硬实率;栽培管理措施

期刊名称: 甘肃农业科技

ISSN: 1001-1463

年卷期: 2021 年 003 期

页码: 22-25

摘要: 研究了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西芪1号种子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花后打顶、鼓粒期小水勤灌和根外追肥等栽培措施后,黄芪种子折合产量可达1 735~1 950 kg/hm2,较对照普通繁种田增产18.43%~33.10%。以开花后打顶+鼓粒期灌水3次(间隔7 d灌水1次),每次灌水225 m3/hm2+7月份叶面喷施2 g/kg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处理的种子折合产量最高,为1 950 kg/hm2,较对照增产33.10%;种子硬实率为40.0%~47.8%,较对照普通繁种田降低3.5~11.3百分点。其中以开花后打顶+鼓粒期灌水3次(间隔7d灌水1次),每次灌水225 m3/hm2+7月份叶面喷施2 g/kg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处理的黄芪种子硬实率最低,为40.0%,比对照降低11.3百分点。可以认为,采用开花后打顶+鼓粒期灌水3次(间隔7 d灌水1次),每次灌水225 m3/hm2+7月份叶面喷施2 g/kg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的栽培措施可在陇西县及同类条件地区黄芪繁种生产中应用。

  • 相关文献

[1]黄芪新品种西芪1号种苗高效繁育技术. 黄耀龙,武永陶,曹占凤,张玉云,刘润萍,李振谋,王丽慧,潘飞. 2021

[2]甘肃省蒙古黄芪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蔡子平,王国祥,王宏霞. 2016

[3]黄芪根部病虫害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李建军,李继平,周天旺,惠娜娜,王立,张新瑞. 2014

[4]黄芪新害虫——黄芪根瘤象的鉴别特征. 魏玉红,罗进仓,刘月英,张大为,周昭旭. 2020

[5]中药材低氧高氮仓储气体环境创建方法研究. 王学喜,吴小华,颉敏华,陈柏,石建业. 2018

[6]高寒阴湿区黄芪新品种西芪1号露头栽培技术. 刘润萍,曹占凤,郎建军,黄小霞,武永陶,李振谋,王丽慧,潘飞. 2021

[7]甘肃黄芪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 厚毅清,张艳萍,石有太,刘新星,陈玉梁. 2016

[8]黄芪保健功能研究及产品研发现状. 李明泽,秦飞,李国锋,黄玉龙,赵保堂,韩心宇. 2023

[9]黄芪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李婷,李晓蓉,徐美蓉,寇向龙,王青. 2017

[10]氮钾耦合对黄芪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王国祥,武伟国,蔡子平,米永伟,王宏霞. 2016

[11]生物有机肥对黄芪品质和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王文丽,李娟,赵旭. 2022

[12]甘肃传统中药材黄芪种子发芽方法的优选研究. 史丽萍,欧巧明,崔文娟,陈玉梁. 2014

[13]黄芪精油对良凤花鸡生长性能、免疫机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窦晓利,张占军,范茂盛,刘东,杨海平. 2021

[14]黄芪甲苷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李明泽,李国锋,黄玉龙,张霁红,张芳,赵保堂. 2024

[15]黄芪与红芪SSR引物的筛选及鉴定指纹代码的构建. 厚毅清,石有太,张艳萍,刘新星,陈玉粱. 2016

[16]定西市黄芪根腐病优势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丁文姣,于安芬,李瑞琴,徐瑞,白滨. 2018

[17]黄芪高产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崔云玲,郭天文,郭永杰,李娟,王成宝. 2009

[18]黄芪麻口病发生原因探析. 李建军,李继平,周天旺,惠娜娜,王立,张新瑞. 2013

[19]道地中药材黄芪农药残留的脱除方法. 李婷,李晓蓉,徐美蓉,寇向龙,王青. 2017

[20]甘肃省黄芪覆膜穴孔育苗技术规程. 蔡子平,王国祥,王宏霞,米永伟,武伟国.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