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4-8抗条锈遗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炜 1 ; 杨随庄 2 ; 谢志军 1 ; 欧巧明 1 ; 叶春雷 1 ; 曹世勤 3 ; 罗俊杰 1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抗条锈病;遗传分析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14 年 28 卷 10 期

页码: 1751-175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可以用于植物品种改良及种质创制。本研究以陇春21号、宁春4号和花培9355三个不同基因型材料为供试材料,取其幼胚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继代愈伤组织培养6个月后进行分化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在田间栽培条件下对这些无性系进行了农艺性状的鉴定筛选,从R5中筛选出了12份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的材料。同时,为明确体细胞无性系4-8的抗条锈性的遗传基础,对试验材料进行了苗期和成株期接种鉴定及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结果表明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具有较好的抗条锈特性,尤其对当前甘肃省主要流行小种条中33号(CY33)表现免疫;且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系对条中33号的抗性基因是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这为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进行小麦抗锈新种质的创制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依据。

  • 相关文献

[1]51个外源DNA导入小麦新品系的抗条锈性鉴定. 崔文娟,曹世勤,倪建福. 2010

[2]外源DNA导入小麦选育抗条锈新资源的研究. 倪建福,崔文娟,曹世勤. 2010

[3]条锈菌浸染后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几种酶活性的变化. 杨随庄,尚勋武,曹世勤,叶春雷,王化俊. 2007

[4]甘肃陇南小麦品种抗条锈病鉴定与评价. 周喜旺,王娜,刘鸿燕,魏志平,王希恩,岳维云,张耀辉,贾秋珍,宋振宇. 2024

[5]小麦持久条锈病抗源品种89144(BJ144)芒性状遗传分析. 欧巧明,崔文娟,李忠旺,王炜,陈琛,倪建福. 2020

[6]农家品种老芒麦抗条锈基因遗传分析. 骆惠生,曹世勤,贾秋珍,金明安,金社林. 2007

[7]普通小麦芒的遗传分析. 黄瑾,骆惠生,张勃,贾秋珍,金明安,曹世勤,金社林. 2011

[8]两个陇南冬小麦品种苗期抗白粉病性遗传分析. 曹世勤,骆惠生,武翠平,金社林,王晓鸣,朱振东,尚勋武. 2010

[9]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的抗锈机理及其特性研究. 杨随庄. 2008

[10]玉米叶夹角突变体FU1603的选育及遗传分析. 刘忠祥,何海军,王晓娟,连晓荣,杨彦忠,周文期,周玉乾,寇思荣. 2019

[11]小麦种质资源BJ399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刘鸿燕,周喜旺,王娜,张耀辉,岳维云,魏志平,汪石俊,安勤生,宋建荣,曹世勤. 2019

[12]一个新的玉米silky1基因等位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分子鉴定. 王晓娟,潘振远,刘敏,刘忠祥,周玉乾,何海军,邱法展. 2019

[13]一个玉米叶夹角突变体的表型鉴定及遗传分析. 王晓娟,何海军,刘忠祥,杨彦忠,寇思荣,连晓荣,周玉乾,周文期. 2019

[14]胡麻RIL群体苗期抗旱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王斌,王利民,张建平,谢亚萍,牛早霞,赵利. 2018

[15]玉米黄绿叶突变体表型鉴定及基因初步定位. 刘忠祥,寇思荣,连晓荣,杨彦忠,王晓娟,何海军,周玉乾,周文期. 2020

[16]兰州核不育小麦不育基因的遗传研究. 王世红,周宽基,张怀刚,冯毓琴,张永生,袁明璐. 2006

[17]胡麻重组自交系脂肪酸含量的遗传分析. 张琼,王利民,张建平,裴新梧,党占海. 2015

[18]农家小麦品种白大头成株期抗白粉病遗传分析. 曹世勤,孙振宇,王万军,张耀辉,黄瑾,贾秋珍,张勃,王晓明,金社林. 2017

[19]美国小麦种质资源IR35抗条锈性评价及遗传分析. 曹世勤,黄瑾,贾秋珍,张勃,冯晶,金社林. 2013

[20]抗条锈病小麦种质WS4-8的抗性鉴定及遗传. 杨随庄,王炜,曹世勤,杨仕雷,黄可兵,刘光辉.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