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旭红 1 ; 朱永官 1 ; 王幼珊 2 ; 林爱军 1 ; 陈保冬 1 ; 张美庆 2 ;
作者机构: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营养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肥力;AM真菌群落;丰度;频度;密度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06 年 26 卷 09 期
页码: 3081-308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了在东北海伦实验站长期定位培肥实验地不同施肥处理下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生长发育状况(包括侵染率、菌丝量和孢子数),同时还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下AM真菌群落生态分布和特征。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尤其是磷肥(NP2K)处理显著降低AM真菌侵染玉米根系,而根外菌丝长度和孢子数并无显著变化,这和施肥处理下AM真菌的种群结构发生变化有关。随着土壤肥力的增高,土壤中AM真菌种的丰度和密度都有增加的趋势,而当肥力增高到一定程度后(磷肥和钾肥继续增加到NP2K和NPK2处理后),土壤中AM真菌种的丰度和密度都有下降的趋势;从AM真菌属在不同肥力处理下出现的频度来看,Glomus属在7个处理中出现的频度最高,在每一个肥力处理中都有分布,Acaullospora属次之,Entrohospora属则只是出现在NK处理下;而Glomus属中出现频度最高的种是Glomus mosseae,其次是Glomus caledonium;再次是Glomus diaphanium,这说明施肥处理会影响到AM真菌种属的分布,进而影响到AM真菌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分布。
- 相关文献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AM真菌群落生态分布研究. 张美庆,王幼珊,邢礼军. 1998
[2]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张汪寿,李晓秀,黄文江,李建辉,任万平,高中灵. 2010
[3]NK815玉米品种高产高效优质制种技术. 冯培煜,宋瑞连,王晓光,马野,马建华,周学师,王术国,刘晓东,周龙. 2019
[4]超高产小麦冠层光辐射特征的研究. 王之杰,郭天财,朱云集,王纪华,赵明. 2003
[5]密度对不同玉米杂交组合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李向龙,张晓东,张中宝,张立全,吴忠义. 2015
[6]玉米新品种“NK718”超高产制种技术研究与应用. 罗松彪,赵久然,王元东,杨惠玲,万兴荣. 2013
[7]不同繁蜂寄主及密度对赤眼蜂子代寄生力的影响比较. 张帆,陶淑霞,王素琴,张君明,李凤翔,李德刚. 2005
[8]北京地区杂交油葵适宜密度、水分管理、除草剂试验研究. 杨国航,张春原,陈国平,赵久然,肖士武,张丽萍. 2006
[9]不同玉米品种的耐密效应分析. 陈传永,王元东,张春原,吴珊珊,毛振武,杨海涛,赵久然. 2020
[10]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与农艺性状影响分析. 赵杨,钱春荣,王俊河,于洋,宫秀杰,姜宇博,杨国航,左辛. 2012
[11]北京松山不同密度丁香天然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高琛,鲁绍伟,杨新兵,陈波,潘青华,李少宁,张玉平. 2013
[12]播期和密度对玉米子粒机收主要性状的影响. 王荣焕,徐田军,赵久然,王元东,吕天放,邢锦丰,刘月娥,刘秀芝,刘春阁,张一弛,叶翠玉. 2017
[13]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夏玉米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 吕丽华,陶洪斌,夏来坤,张雅杰,赵明,赵久然,王璞. 2008
[14]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群体结构的调控效应. 郭江,郭新宇,郭程瑾,张凤路,赵春江,肖凯. 2008
[15]不同播期对玉米品种京农科728产量及机收子粒相关性状的影响. 王元东,王荣焕,张华生,张春原,段民孝,赵久然,陈传永,刘新香,叶翠玉. 2015
[16]玉米京科25最佳氮、密配合研究. 杨国航,赵久然,张春原,付铁梅,王卫红,尉德铭,郭景伦. 2007
[17]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京农科728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叶翠玉,张春原,张华生. 2015
[18]不同密度枣园植草草地生产性能对刈牧的响应. 朱慧森,杨富裕,刘忠宽,庞帝琼,孟林,杨凯,高文俊,许庆方. 2016
[19]不同氮肥和密度水平对京单28产量效应的研究. 杨国航,CHEN Guo-ping,王荣焕,ZHANG Chun-yuan,王宝东,LIU Chun-ge,王卫红,ZHAO Jiu-ran. 2008
[20]北京山地不同密度侧柏人工林林分生长及灌草多样性研究. 鲁绍伟,陈波,李少宁,张玉平,潘青华,王华.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人工技术土壤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郑瑞伦;朱永官;孙国新
关键词:人工技术土壤;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低碳;固体废物资源化;生物多样性
-
丛枝菌根真菌侵染指标与植物促生效应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侠;叶诚诚;张俊伶;李海港;王幼珊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玉米;紫花苜蓿;侵染率;根外菌丝密度;磷吸收量
-
丛枝菌根影响植物萜类化合物合成与积累研究进展
作者:谢伟;郝志鹏;郭兰萍;张莘;张淑彬;王幼珊;陈保冬
关键词:AM真菌;萜类;次生代谢;接种;非营养机制
-
中国丛枝菌根真菌的保藏、共享服务与研究利用
作者:王幼珊;张俊伶
关键词:中国;丛枝菌根真菌;菌种保藏;应用
-
球囊菌门丛枝菌根真菌最新分类系统菌种名录
作者:王幼珊;刘润进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球囊菌门;分类系统;菌种;物种多样性
-
AM真菌对干旱区7种珍稀濒危植物引种培育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淑彬;陈理;王茜;王幼珊;荆卫民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濒危植物
-
高温纤维素分解菌群PN-8的筛选及微生物组成研究
作者:刘建斌;武凤霞;张淑彬;李兰君;王幼珊
关键词:纤维素降解;细菌菌群;高通量测序;堆肥;芽孢杆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