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亚娇 1 ; 郑光泽 2 ; 纪莉景 1 ; 栗秋生 1 ; 王连生 1 ; 孔令晓 1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2.长江大学
关键词: 寄生性杂草;分枝列当;种子;萌发率;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渗透势
期刊名称: 杂草学报
ISSN: 1003-935X
年卷期: 2016 年 34 卷 01 期
页码: 16-21
摘要: 以寄生于番茄的分枝列当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预培养阶段温度、时间、渗透势以及培养阶段温度、萌发刺激物(独月却金内酯类似物GR24)的浓度和渗透势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期找到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从而可以人为创造控制分枝列当生长的环境,以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结果表明:预培养阶段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培养时间为6 d,最适的渗透势为0 MPa;培养阶段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GR24浓度为1μmol/L,最适的渗透势为-1 MPa。
- 相关文献
[1]生物除草菌剂Br-2对番茄列当的防治效果. 王亚娇,纪莉景,栗秋生,陈连芳,薛根生,王连生,孔令晓. 2017
[2]寄生性杂草列当的种类调查及鉴定. 王亚娇,纪莉景,栗秋生,王连生,潘进红,孔令晓. 2015
[3]玉米新种质改良群体的细胞渗透势研究. 郑秋玲,马春红,董文琦,贾银锁,曾孟潜. 2010
[4]乙烯利对抗旱性不同的高粱品种水势和渗透势的影响. 张敬贤,M.B.Kirkham. 1989
[5]冬小麦电解质对渗透势及产量和抗旱性的影响. 王雪征,陈淑萍,茜晓哲,庞建周. 2012
[6]不同低温保存对雪花梨花粉萌发的影响. 马文会,刘树海,于利国,刘晓海. 2012
[7]感染甘薯小象甲白僵茵菌株的初步筛选. 曹伟平,宋健,王金耀,冯书亮,杜立新. 2011
[8]76个枣品种花粉特性的研究. 吴硕,魏薇,贾彦丽,智福军. 2021
[9]感染甘薯小象甲白僵菌菌株的初步筛选. 曹伟平,宋健,王金耀,冯书亮,杜立新. 2011
[10]不同浓度盐胁迫对转基因饲用甜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王淑芬,王文成,杜卫军,贾永国. 2007
[11]春、夏玉米丝黑穗病病原菌对刺激物及杀菌剂的敏感性比较. 曹志艳,孟川,董志平,董立,董金皋. 2013
[12]不同环境条件对茄黄萎菌微菌核存活的影响. 郭敬华,鹿秀云,石琳琪,董灵迪,焦永刚,马平. 2011
[13]温度和光照时间以及贮藏条件对枣花粉萌发的影响. 吴硕,智福军,贾彦丽,吕瑞江. 2017
[14]温度预处理对苏云金杆菌芽孢萌发的影响. 陈国华,冯书亮,曹伟平,王容燕,王勤英,李国勋. 2004
[15]影响恶性杂草谷莠种子萌发特性的环境因素研究. 周汉章,薄奎勇,赵宇,侯升林,王新玉,贾海燕,李顺国,吕芃,刘恩魁,宋银芳. 2012
[16]水稻种子的发芽规律及其控制措施研究. 王秀萍,刘国庆,张启星,王永新,刘善资,刘亚芹. 1995
[17]消毒方式对绿豆愈伤组织培养的影响. 王珅,范保杰,王彦,曹志敏,苏秋竹,张志肖,刘长友,田静. 2021
[18]饲用谷种生产技术规程. 刘环,周新建,魏志敏,袁淑红,侯升林,周汉章. 2016
[19]晾种时间对极早熟杏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赵习平,刘铁铮. 2014
[20]远志种子发芽检验标准化研究. 田伟,高丽,谢晓亮,周巧梅,温春秀,刘铭.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真菌病毒BmPV1抑制Bipolaris maydis侵染寄主作用研究
作者:王亚娇;及增发;栗秋生;吴玉星;韩森;孔令晓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真菌病毒BmPV1;弱毒性;荧光标记;侵染过程
-
新形势下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运行的实践与思考-以国家植物保护保定观测实验站为例
作者:杜宇茜;栗秋生;马广源
关键词:农业科技工作;科学观测实验站;管理
-
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与杀菌剂混用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农药减施技术研究
作者:吴玉星;王亚娇;韩森;栗秋生;孔令晓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植物免疫诱抗剂;杀菌剂;减施;防御酶
-
咯菌腈和戊唑醇复配对假禾谷镰孢菌丝生长及所致病害的影响
作者:李聪聪;吴玉星;王亚娇;纪莉景;韩森;孔令晓
关键词:小麦茎基腐病;假禾谷镰孢;咯菌腈;戊唑醇;复配;增效作用
-
河北省小麦主栽品种对茎基腐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
作者:吴玉星;韩森;王亚娇;张巧丽;高建海;栗秋生;孔令晓
关键词:小麦品种;茎基腐病;假禾谷镰刀菌;抗性评价
-
氨基寡糖素与吡唑醚菌酯混用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减施增效作用
作者:吴玉星;王亚娇;韩森;栗秋生;孔令晓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氨基寡糖素;吡唑醚菌酯;农药减施;防御酶
-
防治玉米叶斑病高效药剂筛选及药剂减施增效技术
作者:李聪聪;王亚娇;栗秋生;吴玉星;王鹏;孔令晓
关键词:杀菌剂筛选;玉米小斑病;弯孢叶斑病;减施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