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玉米多胞质雄性不育系CF5-11111的选育及抗病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马春红 1 ; 邵萍 2 ; 李运朝 1 ; 董文琦 3 ; 崔四平 1 ; 贾银锁 1 ; 张文英 4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

2.河北省计量监督检测院

3.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4.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雄性不育;多细胞质;选育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07 年 22 卷 S2 期

页码: 82-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雄性不育细胞质(CMS)中S群的S,M,R与21A及C群的Rb,Es等多种细胞质为背景采用回交转育的方式,完成了CF5-11111雄性不育系的转育,不育性稳定。根据21A,S,M,Rb,Es胞质不育系具有较稳定的不育性和5种胞质抗病性的有关研究,研究认为21A,S,M,Rb,Es型雄性不育细胞质完全可以在生产上应用。

  • 相关文献

[1]6048多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马春红,李九云,陈霞,翟彩霞,刘子会,李运朝,郑彦平,李广敏. 2006

[2]冀玉8号雄性不育化的选育和利用. 马春红,郑积德,陈霞,孙世刚,张文英,郑彦平,李广敏. 2005

[3]3个自选玉米杂交种雄性不育化育种过程及其利用. 马春红,李九云,郑积德,翟彩霞,郭秀林,崔四平,陈霞,李广敏. 2005

[4]玉米多胞质雄性不育系6006的选育和恢复性研究. 马春红,李九云,陈霞,秦君,孙世刚,郭秀林,郑彦平,李广敏. 2004

[5]玉米“三效利用”研究进展. 张动敏,宋炜,张文英,王金萍. 2011

[6]玉米新品种冀玉12号的选育研究. 陈玲. 2008

[7]玉米多胞质同核不育系的选育和应用. 张玉香,曾孟潜,魏建昆,崔汝镜,刘克明,罗畔池. 1987

[8]高产稳产大穗玉米新品种冀玉90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魏剑锋,王宝强,郭瑞,李兴华,宋粮,张动敏,张全国,王江浩,王立伟,李荣改,宋炜. 2022

[9]咪唑乙烟酸对小麦品种衡观35挑旗期杀雄效果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赵明辉,李会敏,乔文臣,付庆云,张香菊,赵凤梧,Daniela Benedikova,Pavol Hauptvogel,Edita Gregova. 2014

[10]大豆除草剂豆草除~(TM)诱导旗叶露尖期小麦雄性不育的研究. 李会敏,赵明辉,于秀艳,王俊才,赵凤梧,Daniela Benedikova,Pavol Hauptvogel,Edita Gregova. 2014

[11]90-2菌株对水稻野败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浸染专化性的研究. 石洁,刘玉瑛,王连生,苏海. 1998

[12]分子标记技术在辣椒雄性不育中的研究进展. 孟雅宁,严立斌,范妍芹. 2017

[13]茄子子房內源激素与雄性不育及单性结实关系研究. 李冰,赵玉靖,陈雪平,王彦华,罗双霞. 2014

[14]不同温度条件下高粱温敏雄性不育系冀130A育性变化规律及花粉败育研究. 马晓娣,王建书,卢彦琦,李素英,刘国庆. 2012

[15]定向选择对大豆ms1轮回群体遗传基础的影响. 邓莹莹,赵双进,闫龙,杨春燕,刘兵强,邸锐,东方阳,张孟臣. 2015

[16]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AB_(91)不育株与可育株花药同工酶分析. 李运朝,范妍芹,郭锋,刘云,严立斌. 2007

[17]谷子雄性不育系1066A不育基因和黄苗基因的染色体定位(英文). 王润奇,高俊华,毛丽萍,杜瑞恒,刁现民,孙敬三. 2002

[18]不同温度条件下高梁温敏雄性不育系冀130A育性变化规律及花粉败育研究. 马晓娣,王建书,卢彦琦,李素英,刘国庆,侯升林,吕芃,籍贵苏,杜瑞恒. 2012

[19]夏谷核型高度雄性不育系的研究与利用. 王天宇. 1991

[20]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对玉米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超氧物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诱导. 崔洋,马春红,刘克明,魏建昆. 199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