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秋石斛新生侧芽中部茎段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陆顺教 1 ; 易双双 1 ; 任羽 1 ; 冷青云 1 ; 黄少华 1 ; 杨光穗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华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秋石斛;侧芽;中部茎段;组培快繁;激素组合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15 年 46 卷 08 期

页码: 1436-144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建立秋石斛新生侧芽中部茎段组培快繁体系,为秋石斛的快速繁殖及其杂交育种后代优良单株扩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秋石斛红牛新生侧芽中部茎段为外植体,分别接种于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进行不同激素组合处理,探讨固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及不同激素处理对秋石斛新生侧芽中部茎段的组培效果。【结果】在芽的诱导中,诱导率随6-BA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当6-BA为3.0 mg/L、NAA浓度为0.1 mg/L时诱导效果最佳,其成活率、诱导出芽率分别为91.11%和85.19%。在芽增殖培养中,增殖效率随6-BA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当6-BA浓度为2.0 mg/L时增殖效率最高,增殖倍数达4.75倍。在生根壮苗中,NAA的生根壮苗效果比IBA好,以0.7mg/L NAA生根壮苗效果最佳,生根率、根系数量及平均根系长度、株高、茎粗分别为97.32%、12.17条和3.50、4.18、0.41 cm。【结论】半固体培养基比固体培养基更适合秋石斛新生侧芽中部茎段组培快繁。秋石斛新生侧芽中部茎段在芽诱导培养基MS+6-BA 3.0 mg/L+NAA 0.1 mg/L、芽增殖培养基MS+6-BA 2.0 mg/L+NAA 0.1 mg/L、生根壮苗培养基1/2MS+NAA 0.7 mg/L中进行组培快繁效果最佳。

  • 相关文献

[1]秋石斛侧芽外植体消毒方法的研究. 陆顺教,易双双,任羽,尹俊梅,冷青云,杨光穗. 2014

[2]番木瓜“台农杂交2号”组织培养技术. 张秀春,赵平娟,冼淑丽,刘志昕. 2016

[3]蜜糖文心兰的组培快繁技术. 郑维全,潘学峰,王祚锐. 2009

[4]秋石斛原球茎途径再生体系的建立. 陆顺教,易双双,冷青云,尹俊梅. 2017

[5]减少秋石斛在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研究. 陈亚鸿,洪磊,陈雄庭. 2009

[6]秋石斛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李志晴,李亚梅,李崇晖,尹俊梅. 2024

[7]秋石斛'三亚阳光'中苗低温胁迫生理响应研究及耐寒指标筛选. 陆顺教,何嘉琦,易双双,廖易,李克烈,尹俊梅,杨光穗. 2021

[8]七种秋石斛鲜花挥发性成分差异性分析. 丁灵,李崇晖,尹俊梅. 2016

[9]秋石斛RT-q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侯天泽,易双双,张志群,王健,李崇晖. 2022

[10]自然低温下秋石斛田间耐寒性评价. 何嘉琦,陆顺教,黄少华,张东雪,尹俊梅. 2016

[11]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的不同花色秋石斛中花青素差异分析. 武美卿,廖易,陆顺教,殷涵泰,余文刚,李崇晖. 2023

[12]低温胁迫对秋石斛'三亚阳光'成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莫顺金,何嘉琦,陆顺教,张志群,尹俊梅,徐诗涛. 2023

[13]秋石斛“三亚阳光”幼苗对不同程度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何嘉琦,陆顺教,任羽,杨光穗,尹俊梅. 2017

[14]秋石斛DenTFL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莫顺金,李政锜,于晓云,陆顺教,廖易,易双双. 2025

[15]广藿香遗传基础及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吴友根,吴连花,何际婵. 2010

[16]巴西橡胶成龄无性系茎段的试管微繁技术研究. 赵辉,彭明,王旭,曾会才,陈雄庭. 2009

[17]荆半夏类原球茎组培快繁体系的优化. 李先良,赵志常. 2018

[18]荆半夏叶柄一步成苗组培快繁体系的优化. 李先良,李居宁,彭春雷,赵志常. 2017

[19]红皮红肉火龙果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陈华蕊,何书强,李洪立,党志国,朱敏,冯振翠,杨子琴,陈业渊. 2023

[20]坦桑尼亚晚花剑麻的组培快繁. 杨龙,高建明,张世清,陈河龙,马振川.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