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蓝抗枯萎病基因FOC1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洁 1 ; 马建 2 ; 雷蕾 1 ; 孙超 1 ; 康俊根 1 ; 颉建明 1 ;

作者机构: 1.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关键词: 甘蓝;抗枯萎病基因;pBI121质粒;载体构建;遗传转化

期刊名称: 西北农业学报

ISSN: 1004-1389

年卷期: 2017 年 26 卷 03 期

页码: 429-434+436+4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甘蓝枯萎病抗性基因FOC1的抗性功能,利用前期克隆的FOC1基因,以pBI121质粒为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同源重组法构建FOC1基因的过表达载体;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采用冻融法转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菌株中,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甘蓝外植体转化法对感病甘蓝进行遗传转化,利用载体特异引物对获得的转基因植株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最终成功构建FOC1基因的过表达载体pBI121-35S-FOC1,并已成功整合到受体甘蓝基因组中。

  • 相关文献

[1]长穗偃麦草EeHKT1;4基因的克隆与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张琳,郭强,李杉杉,毛培春,田小霞,孟林. 2017

[2]甘蓝枯萎病抗性基因FOC1序列分析及抗性相关变异位点分析. 雷蕾,马建,吕红豪,颉建明,郁继华,康俊根. 2016

[3]无机营养N,P,Ca和K对黑斑病菌侵染甘蓝幼苗的影响. 丁云花,Paul Scholze,简元才,赵秋菊. 2006

[4]甘蓝基因组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的构建. 邢苗苗,田多成,李海龙,姚丽君,冀瑞琴,康俊根. 2014

[5]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甘蓝中硫酰氟残留. 陈莉,董铮,鲁啸琳. 2020

[6]B型烟粉虱为害甘蓝后对菜粉蝶幼期发育的影响. 米宏彬,单红伟,张世泽,张帆,刘同先. 2012

[7]水氮交互作用对甘蓝产量和硝酸盐吸收累积的影响. 刘继培,赵同科,安志装,张成军,刘宝存. 2008

[8]芸薹属SSR引物在甘蓝分子育种中通用性的研究. 刘海霞,颉建明,康俊根. 2010

[9]甘蓝显性雄性不育材料DGMS79-399-3不育性的遗传效应分析. 严慧玲,方智远,刘玉梅,王永健,杨丽梅,庄木,张扬勇,孙培田. 2007

[10]甘蓝抗枯萎病SCAR标记的开发. 姜明,赵越,颉建明,田仁鹏,陈延阳,康俊根. 2011

[11]甘蓝冬性鉴定方法及标准的研究. 李长缨,简元才,杜广岑,吴国胜. 1999

[12]不同包装材料对甘蓝的保鲜效果. 范林林,高丽朴,左进华,王清. 2015

[13]大白菜与甘蓝寄生霜霉菌的致病性与rDNA-ITS序列分析. 张胜菊,于拴仓,张凤兰,余阳俊,赵岫云,张德双,汪维红. 2013

[14]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番茄和甘蓝中溴虫氟苯双酰胺的残留. 贺敏,景子伟,贾春虹,靖俊杰,赵尔成,陈莉,余苹中. 2019

[15]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及再生植株倍性鉴定研究. 祁魏峥,颉建明,郁继华,康俊根. 2015

[16]甘蓝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 田仁鹏,康俊根,耿丽华,颉建明,简元才,丁云花. 2009

[17]低表达甘蓝花药发育相关基因小体积荧光定量反应体系的建立和可靠性分析. 王效维,刘海霞,杨颖丽,康俊根. 2011

[18]控释肥对甘蓝产量、经济收益及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曹兵,倪小会,衣文平,肖强,李丽霞. 2015

[19]甘蓝种质资源根肿病抗性鉴定及CRa、Crr1a同源基因分析. 孙超,马建,雷蕾,刘洁,颉建明,康俊根. 2016

[20]低表达H蓝花药发育相关基因小体积荧光定量反应体系的建立和可靠性分析. 王效维,刘海霞,杨颖丽,康俊根.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