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3种酰胺类除草剂对斑马鱼不同生长阶段的急性毒性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程艳红 1 ; 葛婧 2 ; 胡高洁 2 ; 蔡磊明 2 ; 陈列忠 2 ; 蒋金花 3 ;

作者机构: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药残留检测重点实验室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药残留检测重点实验室

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药残留检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酰胺类除草剂;斑马鱼;急性毒性

期刊名称: 生态毒理学报

ISSN: 1673-5897

年卷期: 2017 年 06 期

页码: 171-17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明酰胺类除草剂对鱼类不同生长阶段的毒性效应,分别以斑马鱼胚胎、8日龄仔鱼、55日龄幼鱼和3月龄成鱼为受试对象,研究3种酰胺类除草剂乙草胺、丙草胺和丁草胺对斑马鱼(Danio rerio)不同生长阶段的毒性效应。研究发现,高浓度乙草胺、丙草胺和丁草胺均可抑制斑马鱼胚胎的孵化。乙草胺对斑马鱼胚胎、仔鱼、幼鱼和成鱼的96 h-LC50值分别为5.82、1.34、3.00、1.44 mg·L-1,毒性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仔鱼>成鱼>幼鱼>胚胎。丙草胺对斑马鱼胚胎、仔鱼、幼鱼和成鱼的96 hLC50值分别为2.79、2.02、2.26、2.01 mg·L-1,毒性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仔鱼、成鱼>幼鱼>胚胎。丁草胺对斑马鱼胚胎、仔鱼、幼鱼和成鱼的96 h-LC50值分别为1.73、0.919、3.37、1.19 mg·L-1,毒性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仔鱼>成鱼>胚胎>幼鱼。研究结果表明,酰胺类除草剂对斑马鱼4个典型生长阶段的毒性差异较大,仔鱼阶段对酰胺类除草剂最敏感,成鱼其次。

  • 相关文献

[1]3种三唑类杀菌剂对斑马鱼的毒性研究. 葛婧,蒋金花,蔡磊明. 2018

[2]三唑酮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不同生长阶段的急性毒性比较. 蒋金花,吴声敢,陈江滨,吴长兴,蔡磊明,赵学平. 2015

[3]氰戊菊酯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不同生命阶段的毒性效应. 蒋金花,陈江滨,吴声敢,俞瑞鲜,王彦华,苍涛,蔡磊明,赵学平. 2015

[4]两种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3种农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与联合毒性研究. 吴声敢,吴长兴,陈丽萍,苍涛,俞瑞鲜,王彦华,赵学平. 2009

[5]肟菌酯在斑马鱼中的生物富集效应研究. 王卢燕,张昌朋,王祥云,何红梅,赵学平,蒋金花. 2023

[6]棉隆对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和安全性评价. 陈丽萍,赵学平,吴长兴,吴声敢,苍涛,俞瑞鲜. 2009

[7]咪鲜胺和多菌灵对斑马鱼联合毒性效应. 李健,吴声敢,赵慧宇,杨桂玲. 2019

[8]夹竹桃叶乙醇提取物对斑马鱼的毒性评价. 陈建明,何月平,张珏锋,陈列忠. 2011

[9]农药毒死蜱和甲萘威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效应. 蒋曼[1,吴莉宇,赵学平,吴声敢,朱朝华. 2015

[10]环境中多残留农药复合暴露对淡水绿藻和斑马鱼的联合毒性. 魏勇超,王彦华,雷成琦,倪碧珩,朱佳燕,徐冬梅. 2018

[11]环境中多残留农药复合暴露对淡水绿藻和斑马鱼的联合毒性. 魏勇超,王彦华,雷成琦,倪碧珩,朱佳燕,徐冬梅. 2018

[12]新型阻燃剂TCPP对斑马鱼的毒性研究. 皮天星,蔡磊明,蒋金花,赵学平,王彦华,吴声敢,苏连水,汤涛. 2016

[13]不同家蚕品种对毒死蜱的敏感性比较. 柳新菊,俞瑞鲜,赵学平,陈诗,蒋金花,祝新荣. 2014

[14]水产品中创伤弧菌的分离、鉴定及毒性研究. 陈迪,葛彩云,孙玲莉,陆海霞,励建荣,陆维克. 2016

[15]三唑磷和氯氟氰菊酯对蚯蚓的联合毒性效应. 苏连水,杨桂玲,吴声敢,皮天星,王强. 2016

[16]纳米二氧化钛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与安全评价. 吕露,安雪花,陈丽萍,柳新菊,关文碧,吴声敢,赵学平. 2018

[17]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急性毒性及风险评价. 苍涛,王彦华,吴长兴,王祥云,徐明飞,陈丽萍,王强,蔡磊明,赵学平. 2017

[18]4种农药复合污染对斑马鱼仔鱼联合毒性效应. 郭东梅,李耘,邱静,许彦阳,杨桂玲,王强,钱永忠. 2019

[19]铜铁合剂、敌百虫、亚甲基蓝和聚维酮碘对三角鲂夏花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 戴瑜来,谢楠,马恒甲,戴杨鑫,许宝青,林启存,黄辉. 2020

[20]4种水产药物对宽体金线蛭幼苗的急性毒性研究. 郭坤,罗鸣钟,阮国良,魏巍,李锐.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