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寄生蜂体内共生菌Wolbachia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淑平 1 ; 徐红星 1 ; 郑许松 1 ; 吕仲贤 1 ;

作者机构: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寄生蜂;共生菌;Wolbachia;自然控制能力

期刊名称: 环境昆虫学报

ISSN: 1674-0858

年卷期: 2011 年 33 卷 01 期

页码: 107-1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在节肢动物生殖组织中的细胞质遗传细菌,在寄生蜂中可以通过诱导胞质不亲和、孤雌生殖、雄性雌性化和杀雄等多种方式调节寄主的生殖。本文在综述了寄生蜂体内共生菌Wolbachia的类群和分化、传播方式及其对寄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温度通过对Wolbachia的作用而影响寄生蜂的表现等基础上,讨论了如何利用寄生蜂体内Wolbachia提高寄生蜂自然控制害虫的能力。

  • 相关文献

[1]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Symbiotic Bacterium Composition in Successive Generations of Egg Parasitoid, Anagrus nilaparvatae. Wang Xin,Xu Hong-xing,Liu Shu-ping,Tang Jiang-wu,Zheng Xu-song,Lv Zhong-xian. 2016

[2]应用巢式PCR-DGGE技术分析稻虱缨小蜂体内Wolbachia的多样性. 刘淑平,王新,徐红星,汤江武,郑许松,杨亚军,吕仲贤. 2011

[3]昆虫内共生菌在昆虫防御中的作用. 徐红星,郑许松,刘淑平,叶恭银,吕仲贤. 2009

[4]共生菌在褐飞虱致害性变化中的作用. 吕仲贤,俞晓平,陈建明,郑许松,徐红星,陶林勇. 2001

[5]共生菌在褐飞虱防治中的应用. 陈列忠,俞晓平,陈建明,吕仲贤,郑许松,张珏锋. 2006

[6]杀虫剂对褐飞虱体内共生菌的影响. 徐红星,郑许松,童中华,吕仲贤,陈建明,俞晓平,陶林勇. 2000

[7]不同虫源和致害性的褐飞虱体内共生菌的种群动态. 吕仲贤,俞晓平,陈建明,郑许松,徐红星. 2001

[8]稻飞虱酵母类胞内共生菌的组织学研究进展. 陈法军,张珏锋,俞晓平. 2005

[9]组织培养中肾形穗螨发生特性及隔离措施. 郦卫弟,林文彩,吕要斌. 2013

[10]共生菌Tremblaya princeps在扶桑绵粉蚧个体发育中的动态变化. 黄芳,赵春玲,吕要斌. 2015

[11]共生菌在昆虫宿主抵抗病原菌侵染中的作用. 刘喆,刘一伦,柴一秋,杨益众,厉晓腊,蔡瑞杭,刘又高. 2025

[12]杀虫芽孢杆菌HZ179的鉴定及其相关生物学功能研究. 竺利红,项慧娟,施跃峰,刘浩. 2024

[13]昆虫体内共生菌在其适应寄主植物过程中的作用. 徐红星,郑许松,吕仲贤. 2009

[14]褐飞虱与其共生菌——类酵母菌的相互作用. ^A张珏锋^B1^D1%^A陈建明^B2^D1%^A吕仲贤^B3^D1%^A郑许松^B4^D1%^A徐红星^B5^D1%^A陈列忠^B6^D1%^A中屠旭萍^B7^D2%^A俞晓平^B8. 2004

[15]褐飞虱体内共生菌种群及其与抗性水稻品种的关系. 吕仲贤,俞晓平,陈建明,郑许松. 2000

[16]江浙梅树蚧虫寄生蜂及三种中国新记录(膜翅目:小蜂总科). 郭世俭,徐志宏,李学骝. 1991

[17]四川省犍为县两种纵卷叶螟幼虫和蛹的寄生蜂种类及发生动态. 钱佳宁,彭成林,赵晓昱,丁柃文,徐红星,田俊策,谢馨,郭嘉雯,吕仲贤. 2024

[18]提高稻飞虱卵期天敌控害能力的稻田生态工程技术. 朱平阳,郑许松,姚晓明,徐红星,张发成,陈桂华,吕仲贤.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