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侵染福建省甘蔗的高梁花叶病毒全长基因的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郭莺福 1 ; 蔡秋华 2 ; 阮妙鸿 3 ; 张木清 4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生理生化重点公共实验室

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业部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福建省水稻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

3.福建省农业厅

4.农业部甘蔗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甘蔗;高梁花叶病毒;全长基因;序列分析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10 年 31 卷 11 期

页码: 1969-1974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从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培育的甘蔗品种福农95-1702中,采集表现花叶症状的甘蔗病叶,根据NCBI上已登录的甘蔗花叶病毒全长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和RACE技术进行全长基因克隆。结果表明,病毒分离物FJ10为高梁花叶病毒,全长不包括poly(A),有9 375 bp。整个基因只有一个开放读码框,编码成由3 07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聚蛋白,FJ10含有一些与其它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共有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FJ10分离物与美国的分离物SrMV-H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1.2%,编码的多聚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6%,与来自中国浙江的甘蔗分离物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2%,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89.6%。

  • 相关文献

[1]甘蔗果糖-6-磷酸,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基因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何炜,叶冰莹,周平,郑钊,张积森,何文锦,林荣华,陈由强,陈如凯. 2009

[2]转pepc基因籼稻恢复系“N175”产量相关性状分析. 马宏敏. 2014

[3]福建省农科院甘蔗自育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和平,张树河,李瑞美,潘世明. 2018

[4]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甘蔗中多种农药残留. 黄惠明,吴水金,李跃森,李海明,林洪涛,郑开斌. 2017

[5]丰产高糖甘蔗新品种闽糖96-1409的选育研究. 李瑞美,潘世明,杨琨正,林一心. 2007

[6]甘蔗蔗糖磷酸合成酶SPSⅡ cDNA片段克隆与表达分析. 叶冰莹,邱思,周平,宋喜梅,陈由强. 2011

[7]几个糖能兼用甘蔗新品系性状表现. 李瑞美,潘世明,李海明,吴水金,林一心. 2006

[8]甘蔗优良品种漳州蔗区生产试验初报. 潘世明,张树河,李和平,李瑞美,李海明. 2015

[9]转甘蔗pepc基因籼稻恢复系N175的遗传学分析. 张建福,孙亚萍,马宏敏,王乌齐,朱永生,蔡秋华,王颖妲,张木清,谢华安. 2009

[10]甘蔗新品种闽糖93-730的选育研究. 潘世明,李瑞美,李海明,吴水金,张树河,林一心. 2008

[11]印度甘蔗生产的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发. 陈玉水. 2011

[12]浅析甘蔗蔗糖分下降的原因. 李海明,吴松海,林一心,潘世明. 2004

[13]甘蔗新品种闽糖88-103的选育研究. 杨焜正,林一心,李瑞美,谢木水. 2000

[14]甘蔗新品种“闽糖00-254”选育初报. 李瑞美,李海明,张树河,潘世明. 2014

[15]7个甘蔗新品种(品系)的比较试验初报. 杨开兴,张树河,李和平,潘世明. 2013

[16]甘蔗苗期对低温的响应及其耐寒性评价(英文). 王振波,陈疏影,王先宏,何丽莲,李富生. 2016

[17]甘蔗SPSⅢ基因组DNA及5'侧翼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周平,何炜,金光,高玉娜,叶冰莹,陈由强,陈如凯. 2014

[18]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蔗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李瑞美,郑回勇,陈永快,吴水金,鞠玉栋,吴松海. 2006

[19]氟磺唑草胺防除甘蔗田杂草效果及其对作物的安全性. 陈峰,胡进锋,王长方,游泳,王俊. 2011

[20]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甘蔗产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何炎森,李瑞美.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