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明达 1 ; 张素瑜 2 ; 杨慎骄 1 ; 关小康 3 ; 陈金平 1 ; 李顺江 4 ; 王同朝 3 ; 邹国元 4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2.商丘市农林科学院
3.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4.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砂壤土;夏玉米;水分运动;湿润峰运移;地下滴灌;HYDRUS-2D;设计参数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22 年 005 期
页码: 148-16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优化地下滴灌系统,探索适宜的系统设计参数,探究了砂壤土不同滴灌带埋深对土壤水分及湿润峰运移变化规律的影响。首先通过室内试验验证HYDRUS-2D模型模拟土壤水分及湿润峰运移变化的可靠性,其次运用验证后的模型对不同滴灌带埋深下土壤水分及湿润峰运移进行预测,最后将优选的系统设计参数进行田间试验验证。室内试验模拟结果表明,砂壤土滴灌带埋深为20 cm时,整个灌溉过程中湿润峰水平运移速度和垂直下移速度相似,但在灌溉4 h后,湿润峰垂直下移速度高于水平运移速度;在灌溉6 h后,土壤水分运移到土壤表面。通过滴灌带埋深为20 cm时的实测数据对HYDRUS-2D模型进行评价。土壤体积含水量模拟值和实测值R2、ME、RMSE分别为0.98~0.99、0.90~0.93、0.029~0.032 cm3/cm3,湿润峰运移距离的模拟值和实测值R2、ME、RMSE分别为0.96~0.99、0.91~0.96、0.690~2.170 cm,实测值和模拟值的一致性较好。HYDRUS-2D模拟结果表明,滴灌带埋深为20 cm时,土壤水分垂直运移的区域为距地表0~60 cm土层,但水平方向上距滴灌带20~30 cm处的土壤体积含水量较低;滴灌带埋深为30 cm时,在土壤水分平衡后(灌溉结束后3 d),较湿润[含水量>75%FC(田间持水量)]土体距地表5~55 cm;滴灌带埋深为40 cm时,土壤水分能够向上运移到距地表10 cm处,下渗到距地表90 cm处,侧渗到距滴灌带30 cm处,较湿润(含水量>75%FC)土体距地表30~75 cm。田间试验表明,与传统地表滴灌相比,地下滴灌(滴灌带埋深30 cm、铺设间距60 cm)能够增加中下层土壤体积含水量,使夏玉米产量显著提高8.6%。综上,砂壤土夏玉米地下滴灌较适宜的滴灌带埋深和铺设间距分别为30、60 cm。
- 相关文献
[1]夏玉米叶面积指数的高光谱遥感植被指数法研究. 谭昌伟,黄义德,黄文江,王纪华,赵春江,刘良云. 2004
[2]基于红边参数的夏玉米长势监测及其营养诊断研究. 谭昌伟,王纪华,陆建飞,黄文江. 2007
[3]不同条件下夏玉米冠层反射光谱响应特性的研究. 谭昌伟,郭文善,朱新开,李春燕,王纪华. 2008
[4]利用遥感红边参数估算夏玉米农学参数的可行性分析. 谭昌伟,王纪华,郭文善,陆建飞,张洪程,蒋海荣. 2006
[5]不同释放期的包衣尿素在夏玉米上应用效果研究. 曹兵,李亚星,徐凯,何永健,谷佳林,张琳,徐秋明. 2009
[6]不同氮素水平下夏玉米冠层光辐射特征的研究. 谭昌伟,王纪华,黄文江,朱小茜,刘良云,黄义德. 2005
[7]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比较. 戴明宏,赵久然,杨国航,王荣焕. 2010
[8]基于夏玉米冠层内辐射分布的不同层叶面积指数模拟. 汪涛,黄文江,董斌,刘镕源,杨贵军. 2015
[9]夏玉米叶片全氮、叶绿素及叶面积指数的光谱响应研究. 谭昌伟,王纪华,黄文江,刘良云,黄义德,赵春江. 2004
[10]不同株型夏玉米群体冠层反射光谱特征及其应用研究. 谭昌伟,王纪华,黄文江,刘良云,赵春江,郭新宇. 2004
[11]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夏玉米叶片氮含量遥感估测. 魏鹏飞,徐新刚,李中元,杨贵军,李振海,冯海宽,陈帼,范玲玲,王玉龙,刘帅兵. 2019
[12]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氮素反硝化损失研究. 邹国元,张福锁,巨晓棠,陈新平,刘学军. 2004
[13]华北平原中部夏玉米农田不同施氮水平氨挥发规律. 山楠,赵同科,杜连凤,安志装,何艳洁,郝玉翠,孙秀君,串丽敏. 2020
[14]硫包衣尿素在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谷佳林,徐凯,张东雷,罗军,佟二建,衣文平,李亚星,杨宜斌,徐秋明. 2010
[15]接触施用包膜控释肥对玉米产量、根系分布和土壤残留无机氮的影响. 杨俊刚,倪小会,徐凯,许俊香,曹兵,刘宝存. 2010
[16]夏玉米生长期土壤氮素的硝化-反硝化作用研究. 邹国元,张福锁,李新慧. 2002
[17]控释掺混肥一次性减量施用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和叶片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曹兵,黄志浩,吴广利,梁红胜,陈延华,左强,倪小会,邹国元,王学霞. 2021
[18]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混施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曹兵,倪小会,陈延华,邹国元,王甲辰,杨友庆,陈立娟,刘杰,王学霞. 2020
[19]基于多源数据的华北平原夏玉米种植区划研究. 刁兴良,杨再洁,李奇峰,于景鑫,郑文刚,史磊刚. 2019
[20]京津唐地区部分夏玉米品种节氮潜力的估算. 陈范骏,米国华,张福锁,赵久然,杨国航.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畜禽粪便Cu、Zn含量特征研究
作者:许俊香;邹国元;孙钦平;李钰飞;赵祥;郎乾乾;刘本生;李吉进
关键词:畜禽粪便;铜;锌;特征;有机肥;重金属污染
-
玉米秸秆水热生物炭施用对土壤重金属Cd生物有效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作者:郎乾乾;李艳梅;夏宇;王超;刘振刚;邹国元;孙钦平
关键词:水热炭化;水热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微生物群落
-
控释掺混肥对麦玉轮作体系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和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作者:曹兵;高玮;李洪杰;王学霞;王玉霞;周晓琳;陈延华;倪小会;赵萌;董淑祺;邹国元;李子双
关键词: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控释掺混肥;硝态氮残留
-
种肥混播对夏玉米产量、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作者:李子双;高玮;李洪杰;周晓琳;王学霞;杜梦扬;陈延华;王玉霞;倪小会;王薇;邹国元;曹兵
关键词:夏玉米;控释肥;氮肥利用效率;酶活性;微生物功能基因
-
北京市畜禽种业发展状况分析
作者:王迪;康凌云;李顺江
关键词:
-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植被指数的生菜全氮含量预测
作者:连炳瑞;李雅豪;张静;李长青;杨小冬;王激清;邹国元;Thompson Rodney;杨俊刚
关键词:露地生菜;无人机多光谱;NDVI;全氮;预测模型
-
基于DNDC模型研究春玉米长期秸秆还田的氮肥减施潜力
作者:李骁;姜蓉;侯云鹏;何萍;邹国元;徐新朋;樊代佳;何新;何文天
关键词:春玉米;秸秆还田;氮肥利用率;氮肥减施;DNDC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