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合哑蝉和鞘翅圆沫蝉马氏管形态及超微结构比较研究(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钟海英 1 ; 张雅林 2 ; 魏琮 3 ;

作者机构: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关键词: 头喙亚目;合哑蝉;鞘翅圆沫蝉;排泄系统;共生细菌;透射电镜;光学显微镜

期刊名称: 昆虫学报

ISSN: 0454-6296

年卷期: 2017 年 07 期

页码: 825-8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形态及超微结构比较研究,进一步了解蝉次目蝉总科和沫蝉总科这两个近缘类群的马氏管形态和功能分化。【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合哑蝉Karenia caelatata Distant和鞘翅圆沫蝉Lepyronia coleoptrata(Linnaeus)成虫马氏管的整体形态构造和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在整体形态构造方面,合哑蝉和鞘翅圆沫蝉马氏管在滤室外的部分均分化为4个区段:过渡区、基部区、端部区和末端区。合哑蝉马氏管末端区附着于回肠并被结缔组织包裹,最末端两两愈合为一体;鞘翅圆沫蝉的末端区不愈合,最末端膨大成棒状并贴附于直肠。超微结构观察表明,这两种蝉次目昆虫的马氏管管壁细胞均具有基膜内褶和微绒毛。合哑蝉马氏管基部区管壁细胞含有分泌囊泡、分泌颗粒、内质网和矿物质颗粒。鞘翅圆沫蝉马氏管基部区管壁细胞包含大量分泌囊泡,端部区细胞中的卵形囊泡与基膜愈合。马氏管中的微生物形态表明,合哑蝉马氏管的基部区、端部区中的微生物可能为共生细菌,鞘翅圆沫蝉马氏管的过渡区中微生物可能为病原菌。【结论】合哑蝉和鞘翅圆沫蝉马氏管在形态构造和超微结构方面的异同,一方面为蝉总科和沫蝉总科的姊妹群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另一方面也为其马氏管的排泄及分泌功能分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相关微生物的发现为进一步探讨共生菌与蝉次目昆虫的协同进化,以及利用微生物进行该类害虫的防治提供了信息。

  • 相关文献

[1]黄连汤对鸭疫里默氏菌的抑菌作用及对菌体形态的影响. 张先福,韦强,鲍国连,季权安,庞安娜. 2010

[2]西瓜花叶病毒和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复合侵染南瓜的透射电镜诊断. 宋西娇,陈浙,何步远,李艳敏,王荣洲,吴建祥,洪健. 2015

[3]壳聚糖对青枯劳尔氏菌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苏婷,王桂跃,谢关林. 2013

[4]虾血细胞虹彩病毒在青虾中的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曾建刚,郭琦,沈中华,陈杰,刘莉.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