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澳洲坚果油微乳体系的构建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涂行浩 1 ; 张帅中 1 ; 唐景华 1 ; 杜丽清 1 ; 帅希祥 1 ; 张明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带果树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脂质化学与营养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澳洲坚果油;微乳区面积;Box-Behnken试验;粒径;稳定性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19 年 02 期

页码: 359-36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扩大澳洲坚果油应用领域,构建了澳洲坚果油微乳体系。以微乳区面积为评价指标,采用伪三元相图法,并结合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对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和制备温度进行优选,并对相图中O/W型微乳中心区域的两条可稀释线上靠近中心的两个微乳液配方的粒径测定,评价微乳稳定性。澳洲坚果油微乳液较佳的制备工艺为:吐温60(Tween 60)与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PEG-40)质量比2.5为混合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400(PEG400)与澳洲坚果油质量比3.5为混合油相、制备温度60℃,可制备出微乳区面积较大,无色透明并可无限稀释的微乳液,试验得到S_(ME)为13.61%。微乳液在长期贮存和大量稀释过程中,粒径变化较小,稳定性较好。

  • 相关文献

[1]澳洲坚果油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理化性质. 涂行浩,孙丽群,唐景华,张明,帅希祥,陈洪,杜丽清. 2019

[2]制油工艺对澳洲坚果油营养品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帅希祥,杜丽清,张明,涂行浩. 2017

[3]提取方法对澳洲坚果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影响研究. 帅希祥,杜丽清,张明,涂行浩. 2017

[4]水剂法提取澳洲坚果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杜丽清,帅希祥,涂行浩,张明. 2016

[5]澳洲坚果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魏长宾,刘胜辉,臧小平,孙光明. 2008

[6]不同割龄RRIM600橡胶树胶乳组分及性能的研究. 范丹,廖小雪,廖双泉,王丽芝,李震,田维敏. 2015

[7]两种品系天然橡胶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文晓君,廖小雪,廖双泉,罗明超,田维敏. 2013

[8]以数量为基准的橡胶粒子粒径多样性及年度变化研究. 王越,桂涌,胡彦师,周世俊,曾霞. 2024

[9]微流化制备中性蛋白酶脂质体及其物理稳定性研究. 曹玉坡,霍贵成,李积华,唐永富. 2009

[10]大豆分离蛋白-茶皂素复合乳化剂制备山茶油纳米乳液及其性质研究. 孙亚欣,郑晓燕,郑丽丽,杨旸,校导,艾斌凌,张伟敏,盛占武. 2020

[11]澳洲坚果壳色素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研究. 涂行浩,张秀梅,刘玉革,杜丽清,黄茂芳,朱德明. 2015

[12]影响印楝素稳定性的因素和一些解决方法. 林靖凌,彭黎旭. 2006

[13]余甘子核仁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稳定性分析. 葛双双,李坤,涂行浩,杜丽清,徐涓,张雯雯,张弘. 2018

[14]橡胶树叶片花色素苷的提取与稳定性及其品种间含量变化研究. 吴春太,周珺,姚行成,陈先红,王军,林位夫. 2017

[15]海南浓缩胶乳与泰国浓缩胶乳性能对比研究. 赵立广,郭建峰,李一民,丁丽,黄红海,桂红星. 2017

[16]假蒟提取物杀虫活性成分稳定性研究. 吕美萍,林江,符悦冠,张方平,韩冬银,黄武仁. 2016

[17]温度和药剂胁迫下黄翅绢野螟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筛选. 孟倩倩,孙世伟,王政,高圣风,苟亚峰,刘爱勤. 2021

[18]苯甲酰化对橡胶木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蒋汇川,李凯,宁淑慧,何吉来,马雪梅,胡志勇. 2021

[19]橡胶树转基因植株遗传稳定性分析. 李季,黄天带,蔡海滨,华玉伟,黄华孙. 2013

[20]高等植物着丝粒序列的结构与特征研究. 夏薇,李静,周丽霞,杨耀东,肖勇,马子龙.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