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韦伯虫座孢菌及其在防治黑剌粉虱上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雪芬 1 ; 金建中 1 ; 吴光远 2 ; 孙椒德 2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期刊名称: 中国茶叶

ISSN: 1000-3150

年卷期: 1994 年 02 期

页码: 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黑刺粉虱是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年来曾多次猖獗为害,给茶叶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目前,黑刺粉虱的防治一般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尽管短期内也能奏效,但连续使用农药会引起害虫产生抗药性而再度猖獗以及破坏茶园生态平衡等问题,因此,亟需开展生物防治。90年代初,在福建、浙江茶园中发现了一种新的黑刺粉虱寄生真菌,对黑刺粉虱的自然寄生率可高达90%以上。从1992年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成功地分离和繁殖了这种真菌,经鉴定为韦伯虫座孢菌(Aegerita Webberi Faweett),之后,进行了该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黑刺粉虱防治效果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一、室内试验 1.将灭菌后的PDA培养基倒入9cm内径的培养皿内,每皿20mL,待冷却凝固后,接入菌丝少许,置于4、8、12、16、20、24、28和32℃(5次重复)培养箱内培养,每隔1天测量菌落生长直径,直至30天止,比较各种温度条件下该菌的生长量。 2.先将PDA培养基、HCl、NaOH及KH_2P0_4置于高压消毒锅中灭菌,然后在灭菌条件下,用上述酸、碱和缓冲剂将培养基调节成pH2、4、6、8、10和12,再接入菌丝,置于24±1℃恒温箱中培养(每处理5次重复),观察不同pH值对该菌生长的影响。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