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青海湖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姜翠红 1 ; 李广泳 2 ; 程滔 2 ; 陈占涛 3 ; 张浩然 2 ;

作者机构: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2.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3.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生态服务价值;时空格局;土地覆盖;植被动态;生长季;青海湖流域

期刊名称: 资源科学

ISSN: 1007-7588

年卷期: 2016 年 38 卷 08 期

页码: 1572-15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 CSSCI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对于环境可持续性、人类福祉与经济发展分析、政策框架制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研究选取以高寒草地为主要覆盖类型的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从植被茂盛程度和提供生态服务的有效时间两个维度修正后的EGESV模型,分别对青海湖流域2000年、2012年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并分析了其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青海湖流域内各覆盖类型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为157.93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1.24亿元。2000年各覆盖类型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呈现水域>草地>森林>农田>荒漠>城镇,2012年荒漠生态服务价值总量超过农田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不同的土地覆盖类型空间格局在整体空间上决定着青海湖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空间格局的异质性。由于草地生态系统内部植被茂盛程度、生长季长度的差异,生态服务价值在空间上整体呈现纬度地带性,部分区域表现出垂直地带性变化特征。受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双重干扰,流域内生态服务价值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呈现部分地区高生态服务价值的集聚化分布向均匀化转变,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在空间上整体升高,青海湖高生态服务价值区域范围扩张。人类活动干扰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是流域内生态服务价值总量降低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对流域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利于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总量的增加。该研究结果可为政府制定气候变化趋势下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 相关文献

[1]青海湖流域植被物候格局时空动态变化及其与植被退化的关系. 李广泳,姜翠红,程滔,张浩然,陈占涛. 2016

[2]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对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分析. 顾晓鹤,王纪华,韩立建,黄文江,潘瑜春. 2011

[3]都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服务价值损益分析——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 唐秀美,潘瑜春,陈百明,张蕾娜. 2012

[4]山楂和枣释放BVOCs组分生长季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李少宁,李绣宏,柳学强,赵娜,徐晓天,鲁绍伟. 2024

[5]京津冀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刘玉,郑艳东,陈秧分. 2017

[6]基于LUCC的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人为干扰动态变化. 刘晓娜,张微微,李红. 2016

[7]京津冀地区县域农产品生产功能的时空格局及耦合特征. 刘玉,唐林楠,潘瑜春,唐秀美,任艳敏.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