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快速鉴定新菠萝灰粉蚧的分子标记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马光昌 1 ; 王晓妮 2 ; 牛黎明 2 ; 龚治 2 ; 温海波 2 ; 金启安 2 ; 彭正强 3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新菠萝灰粉蚧;分子标记;快速鉴定;特异性扩增

期刊名称: 环境昆虫学报

ISSN: 1674-0858

年卷期: 2017 年 04 期

页码: 893-89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Beardsley)是一种严重为害剑麻、番荔枝等经济作物的入侵性害虫。由于粉蚧类昆虫体型较小,且外部形态十分相似,难以达到快速准确识别。本文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新菠萝灰粉蚧的快速鉴定方法。通过对新菠萝灰粉蚧、扶桑绵粉蚧、双条拂粉蚧、杰克贝尔氏粉蚧、大洋臀纹粉蚧、木槿曼粉蚧、甘蔗粉蚧和木瓜粉蚧等8种粉蚧的序列进行分析,针对新菠萝灰粉蚧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其扩增片段大小为552 bp(Gen Bank登录号为MF 363108),该引物对其它7种粉蚧没有扩增能力。该引物不仅对新菠萝灰粉蚧成虫具有扩增效能,对1龄若虫、2龄若虫和3龄若虫都具有同样的扩增能力,其最低检出阈值为437.5 pg/μL。该技术的建立,实现了在剑麻等苗木调运过程中对新菠萝灰粉蚧的快速准确鉴定,同时对新菠萝灰粉蚧的检疫和监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 相关文献

[1]螺旋粉虱SCAR标记的建立与应用. 吴霞,郭建英,刘万学,彭正强,万方浩. 2010

[2]橡胶籽提取物对新菠萝灰粉蚧的忌避作用. 张妮,陈泽坦,王发明. 2010

[3]新烟碱类杀虫剂对新菠萝灰粉蚧的毒力. 莫秀芳,冯岗,叶火春,贺春萍,吴伟怀,黄兴,曾鑫年,易克贤. 2019

[4]不同寄主对新菠萝灰粉蚧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张妮,陈泽坦,徐雪莲,严珍. 2011

[5]不同温度条件下新菠萝灰粉蚧实验种群生命表. 陈泽坦,张小冬,张妮,严珍,任梅英. 2010

[6]入侵害虫新菠萝灰粉蚧天敌——丽草蛉研究初报. 严珍,徐雪莲,张妮,任梅英,李志飞,陈泽坦. 2011

[7]新菠萝灰粉蚧生活习性初探. 张小冬,陈泽坦,钟义海,吴慧凤. 2008

[8]新菠萝灰粉蚧雌成虫空间分布型的初步研究. 张小冬,陈泽坦,钟义海,陈伟. 2009

[9]孟氏隐唇瓢虫对4种粉蚧的捕食作用研究. 杨书美,王春燕,张月青,叶政培,陈俊谕,王建赟,朱俊洪,张方平. 2024

[10]红麻干旱响应基因EST-SSR标记. 金关荣,安霞,骆霞虹,陈常理,李文略,李苹芳,田丹青,王斌,吴文嫱,朱关林. 2018

[11]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9的分子标记及其检测. 刘子记,梁永,朱婕,李根桥,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 2013

[12]巴西橡胶树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黄炎,郭庆水,徐立新,陈守才. 2008

[13]AFLP标记及其在中国南方果树研究中的应用. 罗海燕,陈业渊. 2007

[14]中国小麦地方品种抗白粉病基因的发掘与定位. 李静婷,刘子记. 2015

[15]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西瓜遗传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余贤美,郑服丛,艾呈祥. 2004

[16]椰子AFLP分子标记反应体系的建立. 吴翼,于娇,蒙鹏,马子龙,潘坤,曹红星,韩明定. 2010

[17]结缕草属种质资源EST-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黄春琼,何潇,罗丽娟,董荣书,刘国道. 2024

[18]油棕育种现状及关联分析在油棕分子辅助育种中的应用展望. 李静,王永,雷新涛,杨耀东,肖勇,夏薇. 2014

[19]橡胶树次生体胚发生及其再生植株遗传稳定性的分子检测. 华玉伟,黄关青,龙青姨,黄华孙. 2009

[20]分子标记技术在荔枝研究中的应用. 曾淇,昝逢刚,李明芳,郑学勤.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