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黄东风 1 ; 李卫华 1 ; 范平 1 ; 邱孝煊 1 ; 林新坚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低碳经济;制约因素;茶业;可持续发展;物质能量循环;氮肥利用率;农药利用率;生态茶园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ISSN: 1671-3990
年卷期: 2010 年 18 卷 05 期
页码: 1110-11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介绍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其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型茶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氮肥盲目超量不科学施用,农药频繁高成本不合理施用,茶叶品种结构单一、适期采摘难度大、茶叶资源利用效率低,低产茶园面积大、产投比低、效益差,茶园物种单一、生物链短、物质能量循环利用效率不高。最后提出了以低碳经济为导向促进中国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包括减量施用氮肥,研究应用提高茶树氮肥利用率的施肥技术;结合农业措施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农药施用量,提高农药利用效率;优化茶树品种结构,加速低产茶园改造步伐;建设复合生态茶园,延长生物链,促进茶园内物质能量循环高效利用。
- 相关文献
[1]福建生态茶园建设探讨. 林郑和. 2008
[2]福建有机茶发展的技术对策. 翁伯琦,张文锦,李慧玲,吴志丹. 2009
[3]闽东红绿茶产区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杨如兴,张磊,陈芝芝,吴志丹. 2014
[4]我国茶小绿叶蝉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李金玉,刘丰静,黄火水,张辉,李慧玲,吴光远,王庆森. 2022
[5]快乐品茶与生态茶园文化的思考. 翁伯琦. 2017
[6]福建人工复合生态茶园的构建技术与模式. 杨如兴,吴志丹,张磊,尤志明. 2010
[7]山地生态茶园复合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翁伯琦,王义祥,钟珍梅. 2015
[8]快乐品茶与生态茶园文化的思考. 翁伯琦. 2016
[9]安溪茶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对策思考——基于斯里兰卡、印度茶企经验的借鉴. 王秀萍,朱海燕,郑乃辉. 2012
[10]浅述福建茶业产业化建设. 林铭琳,杨如兴. 2000
[11]论新世纪中国茶业发展之路. 黄福平,梁月荣,陈荣冰. 2002
[12]福建发展低碳茶业的基本思路与技术对策. 尤志明,杨如兴,吴志丹,江福英,李慧玲,翁伯琦. 2010
[13]屏南县茶产业发展概况与对策. 王振康,薛巧英,张清. 2016
[14]武夷山市茶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张文锦,王峰,翁伯琦. 2012
[15]闽东与台湾农业与茶业科技合作交流探索. 姚信恩,陈荣冰. 2000
[16]柘荣县茶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王让剑,杨军,宋振硕,孔祥瑞,郭吉春. 2012
[17]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茶业的影响及对策. 陈荣冰,江福英. 2000
[18]论茶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 王振康. 2008
[19]低碳农业背景下闽台有机农业交流与发展的研究. 韩海东,林永辉,刘明香. 2011
[20]旱作农业与低碳经济. 任丽花,翁伯琦,王义祥.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喷施不同浓度海藻叶面肥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王利民;陈诗平;黄东风
关键词:海藻叶面肥;茶叶产量;品质;养分吸收
-
紫云英还田对黄泥田土壤理化和微生物特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作者:王利民;黄东风;何春梅;刘彩玲;李清华;黄毅斌;王飞
关键词:黄泥田;紫云英;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
喷施不同浓度硅肥对闽东红壤区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作者:王利民;朱爱玲;李昱;黄东风
关键词:叶面硅肥;玉米;产量;农艺性状;养分吸收
-
喷施新型叶面硅肥对闽北红壤区玉米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作者:王利民;黄东风;钟守健;李昱;邱孝煊
关键词:叶面肥;水稻;生长;产量;养分吸收
-
以高质量科技服务推进乡村振兴——以省级农业科研院所为例
作者:王飞;范平;李清华
关键词:科技服务;科特派;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
不同水肥耦合下双季稻氮磷吸收、利用与流失差异
作者:王利民;黄东风;张秉涯;潘住财
关键词:水肥管理;双季稻;肥料利用;地表径流;氮磷流失
-
不同植物与芥菜间作对芥菜土壤镉含量的影响
作者:邱孝煊;方守玲;陈孔长;林金美;黄东风;李昱;王利民
关键词:油菜;印度芥菜;芥菜;间作;土壤;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