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芭蕉属野生种的地理分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冯慧敏 1 ; 陈友 1 ; 邓长娟 2 ; 武耀廷 3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生物技术研究所

2.琼州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生物技术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海南大学农学院

3.琼州学院

关键词: 芭蕉属;野生种;分类;地理分布

期刊名称: 果树学报

ISSN: 1009-9980

年卷期: 2009 年 26 卷 03 期

页码: 361-3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芭蕉属起源于热带亚热带区域,对芭蕉属野生种质资源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通过检索INIBAP的多个数据库和相关文献,归纳整理出芭蕉属野生种的分布规律,为野生蕉的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以及品种鉴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经分析,目前已经报道的芭蕉属共有52个野生种,其中真芭蕉组(Eumusa)11个,观赏蕉组(Rhodochlamys)9个,澳蕉组(Australimusa)13个,红花蕉组(Callimusa)18个,不确定组(Incertae sedis)1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和中国均分布有不同的3组芭蕉属野生种,但马来西亚和印度分布的种数最多,各分布有15种,约占总数的29%,可能是芭蕉属野生种的多样性中心。

  • 相关文献

[1]芭蕉属植物基于线粒体ccb256序列的分类研究. 邓长娟,王静毅,陈友,冯慧敏,徐小雄,武耀廷. 2011

[2]香蕉野生种质资源的分类、分布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进展. 李伟明,陈晶晶,段雅婕,庞振才,孙德权,胡玉林,胡会刚,谢江辉,陈文娜. 2018

[3]中国芭蕉属植物新种:Musa tongbiguanensis(Musaceae). 陈友,冯慧敏,武耀廷. 2008

[4]芭蕉属rDNA的ITS序列分析. 王静毅,陈雪婷,马子龙,武耀廷. 2013

[5]中国芭蕉属植物新种:Musa violetensis(Musaceae). 陈友,冯慧敏,武耀廷. 2008

[6]3个野生近缘种与不同栽培蕉的杂交亲和性. 李伟明,胡会刚,胡玉林,段雅婕,陈晶晶,谢江辉,王文华. 2021

[7]近缘两个木薯品种块根蛋白质组比较分析. 张振文,罗秀芹,林立铭,陈松笔. 2016

[8]野生和栽培木薯叶片的营养及饲料价值研究. 杨龙,张冠冬,宋雁超,Andrew Westby,李开绵,陈松笔. 2017

[9]我国部分地区大豆疫霉群体遗传分析. 唐庆华,崔林开,苗苗,李德龙,阴伟晓,郑小波,王源超. 2011

[10]我国胡椒属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郝朝运,谭乐和,范睿,鱼欢,杨建峰,邬华松. 2012

[11]见血封喉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袁晓丽,郑良永. 2012

[12]12种主要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世界分布与保存. 田新民,张正文,黄建峰,胡彦师,李琼. 2013

[13]海南岛紫金牛属植物地理分布及区系特征. 王军,郑希龙,陈沂章,戴好富. 2013

[14]海南岛兰科植物区系的组成及其特征. 余文刚,金志强,罗毅波,宋希强. 2007

[15]中国野生蜜蜂形态描述与地理分布概况. 杨洁,徐建欣,范武波. 2015

[16]小作物用农药登记管理研究. 宋稳成,单炜力,潘灿平,徐志,王以燕. 2010

[17]中国方颜叶蜂属环角种团Pachyprotasis formosana group二新种(膜翅目:叶蜂科)(英文). 钟义海,李泽建,魏美才. 2019

[18]中国浙江方颜叶蜂属二新种及分种检索表(膜翅目:叶蜂科)(英文). 钟义海,李泽建,魏美才. 2018

[19]红掌花色表型分类研究. 易双双,李崇晖,杨光穗,牛俊海. 2018

[20]中国炭墩菌属的补充记载(英文). 杜忠伟,马海霞,李玉.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