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多功能评价与权衡-协同关系的福建省耕地区划管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罗莎莎 1 ; 赖庆标 1 ; 王旭东 1 ; 王永萍 1 ; 赵一夫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福建省地质测绘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耕地;生态;土地利用;时空格局;福建省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23 年 39 卷 013 期

页码: 271-280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促进耕地功能协调发展,实现耕地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该研究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体系,以县域为评价单元,运用综合分析法和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法,评价 2005-2020年福建省耕地多功能水平,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和各维度功能间权衡-协同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多功能水平在福建大部分地区微幅下降,高值区集聚于耕地生产条件和生态条件优越,且对农民生活和就业保障能力较高的闽东和闽西地区.其中,生产功能呈现上升趋势;生态功能略微下降;社会功能与景观功能均有所提高,前者空间变化由山区向沿海地区减弱,后者相反.2)各维度功能间多以权衡关系为主,仅生产-生态功能和生产-景观功能呈现协同关系的区域占 50%以上.呈现权衡关系的栅格数量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生态-社会功能、生产-社会功能、社会-景观功能与生态-景观功能,且各对功能组合的权衡-协同关系存在空间异质性.3)根据耕地现状条件,结合各地区农业生产特点,通过叠加耕地单项功能组合与不同功能间权衡-协同关系,将耕地功能区划分为 4类区域,包括优势保护区(38.52%)、严格管控区(36.71%)、整治修复区(6.98%)和转型退出区(17.79%),并提出分区方案及差异化管控建议.其中,优势保护区主要分布在闽东和闽西地区,严格管控区主要分布在闽北和闽南沿海地区,整治修复区主要分布在闽南的漳州地区,转型退出区零散分布在各地市.该研究成果可为科学保护和利用耕地资源,促进耕地多功能协调发展和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 相关文献

[1]改革开放40年福建县域农民收入时空演变分析. 王海平,许标文,周江梅,林国华. 2019

[2]加强福建省耕地土壤质量管理的建议. 李清华,林新坚. 2014

[3]福建旅游农业发展与闽台合作. 刘克辉. 2006

[4]台湾的生态工法及对福建省生态环境现状的反思. 李建华. 2006

[5]深化闽台农业合作 促进海峡经济区建设. 翁伯琦,曾玉荣,郑百龙,周琼,杨勋华,吴越,池敏青,刘玲. 2009

[6]观光生态农业及其配套技术研究——以福建省龙海市龙佳生态农业观光园为例. 黄毅斌,柯碧南,杨淑芬,林良美,应朝阳,翁伯奇. 2005

[7]福建省土壤—作物系统硫肥效应研究. 彭嘉桂,章明清,蔡阿瑜,杨杰,林琼,魏峰. 1998

[8]闽北山区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与模式选择. 曾玉荣,翁伯琦. 2006

[9]闽台农业科技信息共享平台的开发与构建设想. 刘健宏,丁中文. 2007

[10]气候变化对福建省牧草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 王义祥,翁伯琦,邢世和. 2009

[11]发展良性生态茶园促进茶业优化升级——关于福建生态茶园建设的一些再思考. 张文锦. 2009

[12]福建省水稻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翁国华. 2002

[13]福建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状况分析. ^A周江梅^B1%^A曾玉荣^B2%^A蔡春继^B3%^A吴越^B4. 2005

[14]福建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的深层思考. 刘碧云,黄献光. 2016

[15]福建省粮食安全及其评价研究. 王海平,许标文,陈志峰,曾玉荣. 2015

[16]闽东南耕地土壤硫素平衡及有效硫丰缺状况研究. 李娟,林琼,陈子聪,章明清,彭嘉桂. 2008

[17]福建典型丘陵山区不同海拔耕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张世昌,陈恩浩,辜祖超,潘住财,吴凌云,廖丽莉,孔庆波. 2024

[18]建设生态福建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吴越,刘玲. 2017

[19]屏南县发展高山生态观光茶园的设想. 薛巧英,王振康. 2007

[20]“生态与绿色”的呼唤——吴凤农业实验基地设计实践. 张锦宇.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