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罗非鱼格氏乳球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及耐药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杉杉 1 ; 莫坤联 2 ; 李静林 1 ; 高博 1 ; 冼健安 2 ; 胡永华 2 ;

作者机构: 1.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罗非鱼;格氏乳球菌;分离鉴定;致病性;耐药性

期刊名称: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ISSN: 1673-9159

年卷期: 2024 年 44 卷 006 期

页码: 29-34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目的】探究海南文昌罗非鱼大规模持续性发病、死亡的原因。【方法】使用营养琼脂、胰蛋白胨大豆琼脂等培养基从患病肝、脾、肾组织中均分离到单一优势菌。对分离株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生物学地位,通过人工回归感染确定其致病性,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离菌与格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同源性最高并且聚合为一支,结合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为格氏乳球菌。血清杀菌实验表明,格氏乳球菌具有较强的抗宿主血清杀菌能力。回归感染实验表明,格氏乳球菌是致病菌,其感染罗非鱼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2.433×103 CFU/g(标准差为77.249 CFU/g)。药敏实验表明,格氏乳球菌具有广谱抗药性。【结论】新型病原格氏乳球菌对罗非鱼具有高感染性和致死率,研究结果可为罗非鱼格氏乳球菌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 相关文献

[1]罗非鱼加工废弃物酶法水解的研究. 何雪莲,夏秋瑜,刘四新,李从发,侯晓东. 2007

[2]罗非鱼中甲基睾酮超高压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秦安丽. 2011

[3]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对罗非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张月,张学强,王素茹. 2011

[4]果蔬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钱程,马晨,汤永娇,李建国. 2014

[5]结核分支杆菌耐多药株katG突变SSCP技术检测的研究. 朱中元,陈贻平,陈允凤,王海波,张贵琛,邵寒霜. 2000

[6]洋葱伯克氏菌致病因子的研究进展. 唐庆华,朱辉,覃伟权. 2014

[7]几种农药对淡紫拟青霉E7菌株产孢量的影响. 李传东,汪军,邓国平,赵培静,刘昌燕,黄俊生. 2010

[8]香蕉炭疽病菌不同菌株的比较. 胡美姣,李敏,高兆银,杨凤珍. 2006

[9]香蕉炭疽菌不同菌株的比较. 胡美姣,李敏,高兆银,杨凤珍. (Mis

[10]香蕉枯萎病菌的致病性及其RAPD分析初步研究. 谢艺贤,张欣,漆艳香,蒲金基,刘志昕,张辉强. (Mis

[11]冰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舒悦,李婷婷,曾艳波. 2020

[12]海南胡椒蔓提取物活性测试及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赵方方,韩丙军,吕岱竹,谢德芳,罗金辉. 2019

[13]杧果细菌性干枯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何忠勤,柳凤,詹儒林,何红,杨倩,肖俊峰,张榕,王彬. 2019

[14]一株藤壶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 蔡彩虹,郑浩,盖翠娟,戴好富,梅文莉,陈惠琴. 2023

[15]国产人工打洞沉香中一个新的2-(2-苯乙基)色酮二聚体. 胡汝慧,李薇,王昊,梅文莉,米承能,袁靖喆,戴好富. 2021

[16]产几丁质酶香蕉枯萎病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邱晓聪,张辉强,刘晓妹,谢艺贤. 2013

[17]斑褐孔菌子实体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 吴晓鹏,李冉,马青云,杨理,谢晴宜,戴好富,赵友兴. 2023

[18]八门湾红树林土壤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分析. 徐友林,刘敏,黄惠琴,朱军,鲍时翔. 2013

[19]海南省杂草病原真菌资源调查及其分离鉴定研究. 陆英,曾港盛,刘向国,范志伟,沈奕德,谢艺贤. 2012

[20]抗FOC4香蕉内生放线菌的筛选及菌株NJQG-3A1鉴定. 胡一凤,井涛,王梦颖,周登博,高祝芬,黄绵佳,张锡炎.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