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浙鲜9号的航天选育与特征特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傅旭军 1 ; 杨清华 1 ; 袁凤杰 1 ; 郁晓敏 1 ; 金杭霞 1 ; 朱申龙 1 ; 朱丹华 1 ;

作者机构: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关键词: 航天诱变;鲜食大豆;特征特性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19 年 05 期

页码: 841-84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航天诱变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航天诱变选育新品种浙鲜9号与其亲本台湾75在生育期、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浙鲜9号播种至采收生育期比亲本短2 d,株高矮7 cm,鲜百荚重高6. 1 g,鲜百粒重低2. 2 g,青荚色比亲本淡,两年区域试验平均鲜荚产量较亲本显著增加9. 4%。浙鲜9号不仅保留了亲本口感甜糯的优良品质,而且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抗性有大幅度提高。利用60对核心SSR引物对二者进行分析,在Satt184、Satt197、Sat-213等10个标记间发现多态性位点,引物多态性率为16. 7%,Sat-213为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基因Rsc15相关分子标记,这从分子水平证实了浙鲜9号抗性的改良。采用100个SNP标记对二者进行分析,有5个SNP标记在二者之间存在差异。浙鲜9号与亲本主要特征特性和DNA分子标记的对比研究均充分证明了航天诱变育种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 相关文献

[1]大豆浙鲜豆2013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郁晓敏,袁凤杰,傅旭军,杨清华,金杭霞. 2023

[2]鲜食春大豆浙鲜12的选育与栽培要点. 傅旭军,朱丹华,袁凤杰,郁晓敏,朱申龙,杨清华,金杭霞. 2019

[3]鲜食甜玉米与鲜食大豆间作、套作的产量及主要性状变化. 包斐,王桂跃,卢德生. 2013

[4]基于重测序的籽粒型和鲜食型大豆的全基因组变异分析. 郭丹丹,袁凤杰,郁晓敏. 2019

[5]鲜食大豆颗粒全粉加工工艺及品质研究. 郁晓敏,袁凤杰,汪寿根,傅旭军,杨清华,金杭霞,吴列洪. 2020

[6]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在不同间作模式下的产量表现. 包斐,韩海亮,谭禾平,赵福成,卢德生,王桂跃. 2016

[7]鲜食玉米、鲜食大豆间作栽培产量产值分析. 包斐,赵福成,谭禾平,韩海亮,王桂跃. 2017

[8]浇灌沼液对鲜食大豆产量、品质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王卫平,朱凤香,陈晓旸,薛智勇,洪春来,姚燕来,刘健. 2013

[9]浙江省鲜食大豆炭疽病病原分离及抗性鉴定. 冯乐乐,竹龙鸣,谢华,杨清华,郭蓓,袁凤杰. 2021

[10]鲜食大豆浙鲜豆2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傅旭军,朱丹华,李百权,袁凤杰,朱申龙. 2010

[11]空间搭载对云南两个粳稻软米品系千粒重和粒形产生的影响. 苏振喜,张小明,廖新华,赵国珍,朱振华,世荣,蒋聪,邹茜. 2010

[12]早籼新品种浙101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俞法明,严文潮,金庆生,刘庆龙. 2006

[13]晚粳稻新品种“浙粳41”主要特征和栽培技术要点. 葛常青,郑涛,王俊敏. 2011

[14]甘薯浙薯13特征特性观察试验. 刘伟明,彦柏霖,赵益福,吴列洪,李兵,沈升法. 2007

[15]黑晶杨梅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郑锡良,谢小波,求盈盈,王涛,张一晨,戚行江. 2010

[16]萝卜浙萝5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胡海娇,党敏亮,胡天华,包崇来,朱琴妹,杜黎明,毛伟海. 2010

[17]双季晚粳新品种‘浙粳97’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葛常青,王俊敏,汪艳,丁力. 2015

[18]早籼稻浙鉴21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金庆生,严文潮,吴伟,俞法明,王建中,楼再鸣. 2005

[19]两系杂交早籼稻陵两优0516的选育与应用. 俞法明,金庆生,杨远柱,符辰建,严文潮. 2014

[20]晚粳稻浙粳6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鲍根良,葛常青,金庆生,王俊敏,钱东,葛玲妹,左晓旭.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