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定点突变IPA1基因创制水稻新株型材料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华清 1 ; 孙庆山 1 ; 杨绍华 1 ; 周淑芬 1 ; 王锋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福建省农业遗传工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稻;IPA1基因;基因组编辑;突变体;新株型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19 年 008 期

页码: 867-87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目的]水稻株型改良是提高水稻产量的一个有效途径.水稻理想株型基因IPA1是一个调控水稻株型的关键基因,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TALENs技术)定点突变水稻IPA1基因,了解IPA1基因不同序列变异的株型效应,为进一步利用IPA1基因创制实用型水稻新株型材料奠定基础.[方法]利用TALENs技术定点突变优良恢复系明恢86的IPA1基因,通过测序鉴定突变体,种植于标准小区,调查分析其株型相关性状.[结果]利用TALENs技术获得了8种不同序列突变的水稻ipa1突变体,并通过转基因植株自交结合PCR分析筛选到去除了TALENs表达框,获得4种不含外源转基因成分的纯合突变体材料(IPA1基因表达区分别缺失2、4、16、23 bp).表型分析发现,IPA1基因突变能够显著改变水稻的株高、有效穗数、穗长及穗粒数等性状.与野生型比较,缺失移码突变体株高降低7.9%~11.4%,有效穗数增加46.9%~68.4%,穗长短24.2%~29.3%,穗粒数减少31%~34%,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明显.[结论]利用TALENs技术定点突变水稻IPA1基因能够明显改变水稻株高、有效穗数、穗长及穗粒数等主要性状,产生水稻新株型.

  • 相关文献

[1]水稻棉絮状花序突变体ecp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郭新睿,杨绍华,刘华清,李刚. 2019

[2]水稻早衰突变体w14的鉴定和病程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朱永生,徐靖,蒋家焕,郑燕梅,陈丽萍,蔡秋华,王爱荣,张建福. 2020

[3]水稻雄配子不育突变体mga36的鉴定与初步分析. 杨绍华,陈睿,刘华清,周淑芬,王锋. 2012

[4]水稻T-DNA插入雄配子不育突变体的创建. 陈睿,于法科,刘华清,杨绍华,王锋. 2012

[5]水稻颖花突变体的最新研究进展. 杨德卫,叶新福. 2010

[6]水稻生殖发育突变体fro1(t)的形态发生及基因定位. 陈在杰,吴煜兵,陈少游,刘华清,王锋. 2010

[7]一个水稻内颖退化突变体的形态特征及基因的精确定位. 杨德卫,卢礼斌,程朝平,曾美娟,郑向华,叶宁,刘成德,叶新福. 2012

[8]水稻矮秆突变体MU101的诱发及鉴定. 杨德卫,卢礼斌,郑向华,黄镜浩,叶宁,刘成德,程朝平,何琴,叶新福. 2011

[9]杂交兰新品种'双艺金龙'. 陈南川,陈少云,陈南东,林兵,钟淮钦. 2020

[10]超级杂交稻恢复系"航1号"的选育与应用. 谢华安. 2005

[11]水稻品种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 朱育菁,刘波,胡桂萍,郑雪芳,史怀. 2010

[12]基于正向遗传学策略解析水稻免疫相关性状分子机制. 陈松彪. 2014

[13]中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实践与展望. Hua' an Xie,谢华安. 2012

[14]福建省水稻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翁国华. 2002

[15]水稻内生细菌与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相关性. 刘波,胡桂萍,朱育菁,郑雪芳,苏明星. 2010

[16]连年翻压紫云英对稻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颜志雷,方宇,陈济琛,王飞,何春梅,林新坚. 2016

[17]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水稻抗性淀粉含量测定研究. 罗曦,吴方喜. 2016

[18]水稻抗稻瘟病基础抗性遗传基础及分子机制研究. 陈在杰,陈松彪. 2015

[19]国际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稻瘟病抗性的初步评价. ZHU Ye-bao,朱业宝,JIANG Chuan. 2016

[20]国际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稻瘟病抗性的初步评价. 朱业宝,江川,王金英.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