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建肖 1 ; 杨国航 2 ; 孙世贤 3 ; 边秀举 1 ; 边大红 1 ; 崔彦宏 1 ;
作者机构: 1.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3.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关键词: 硫酸锌;玉米种子;萌发;生理特性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09 年 15 卷 02 期
页码: 410-4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郑单958和农大108为材料,研究了硫酸锌浸种对老化玉米种子萌发及萌发过程中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锌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种子的发芽势、活力指数和单株幼苗干重,增强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脱氢酶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不同品种锌的适宜浓度不同,其中郑单958品种以0.4 g/L锌处理效果最好,而农大108品种以0.8 g/L的锌作用效果为佳。表明硫酸锌处理加快了玉米种子的萌发速率,提高了玉米种子萌发期间的抗氧化水平,减缓了脂质过氧化作用,促进了种子萌发时的物质代谢。
- 相关文献
[1]硫酸锰浸种处理对玉米种子萌发的生理效应. 张永升,杨国航,崔彦宏. 2011
[2]硫酸锌处理对西兰花芽苗关键活性成分影响及硫苷变化分子机制初步探讨. 赵子璇,刘光敏,何洪巨,沈巧玲,兰慧至,王泽宇,黄伟. 2024
[3]低温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吕天放,徐田军,刘月娥,张译天,刘秀芝,赵久然. 2019
[4]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与CARS算法的玉米种子含水率检测. 王超鹏,黄文倩,樊书祥,张保华,刘宸,王晓彬,陈立平. 2016
[5]基于胚嫁接技术的玉米种子发芽试验研究. 冯汉宇. 2020
[6]在线式玉米单粒种子检测分选装置设计与试验. 张晗,闫宁,吴旭东,王成,罗斌. 2022
[7]SSR技术在玉米种子纯度鉴定上的应用(上). 辛景树,郭景伦,贾希海. 2005
[8]玉米单粒种子发芽潜力无损检测方法研究. 张晗,董宏图,栗彬彬,闫宁,吴旭东,罗斌. 2021
[9]玉米种子休眠性数量遗传体系的判别. 兰海,余月,王凤格,潘光堂,赵久然,李新海,荣廷昭. 2007
[10]应用等电聚焦电泳测定玉米种子的纯度. 王卫红,张静梅,苏瑞萍,霍庆增,陈哲,李举怀. 2003
[11]太赫兹成像技术对玉米种子的鉴定和识别. 逯美红,沈京玲,郭景伦,张存林. 2006
[12]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在玉米种子鉴定中的实验研究. 孙金海,沈京玲,郭景伦,张静梅,李宁,逯美红,贾燕. 2008
[13]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和IRIV算法的玉米种子品种纯度识别. 杨欢,罗斌,张晗,周亚男,王成. 2023
[14]以玉米籽粒粒形进行分离精选种子的意义及其新方法. 冯培煜,宋瑞连. 2016
[15]基于LF-NMR的玉米种子PEG引发效果及水分吸收规律. 张春梅,孟静武,罗斌,康凯,顾莹,孙群,张晗. 2024
[16]青绿苔草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杨学军,温海峰,罗弦,晁公平. 2010
[17]贮藏温度对彩色马蹄莲块茎糖类代谢与生长的影响. 周涤,李瑞芳,贾桂霞,王贤,卫尊征. 2011
[18]玉米种子萌发过程内部水分流动规律的低场核磁共振检测. 宋平,彭宇飞,王桂红,宋鹏,王开田,杨涛. 2018
[19]微酸性电解水处理对苦荞萌发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郑晨曦,Satoru Nirasawa,宋曙辉,江正强,刘海杰. 2018
[20]观赏草丽色画眉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秦衍雷,武菊英,滕文军,袁小环.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对农业科研院所专利管理工作的思考-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
作者:马明远;李奇峰;杨国航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专利;管理;高质量发展
-
构建分工有序、运行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
作者:杨国航
关键词: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创新主体;高效
-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思考-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
作者:陈振华;杨国航;史振鹏;吴洁;吴琼;左进华;魏建华
关键词: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共享利用
-
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水平提升对策研究-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
作者:石琨;杨国航;蒋韬;魏建华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国际化人才
-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培育与全链条管理服务实践
作者:吴琼;魏建华;耿东梅;杨国航
关键词:科技成果;培育;管理服务;科研院所
-
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新加坡知识产权保护经验做法和启示
作者:杨国航;吴琼;马明远
关键词:新加坡;知识产权;科研院所;启示
-
农业科研院所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实践与探索-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
作者:马明远;李奇峰;杨国航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