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元江-红河流域(中国段)过去57年(1962-2018)主要气候因子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逢春 1 ; 马秀花 1 ; 何琼 1 ; 代发文 2 ; 黄华平 3 ; 李叶 3 ; 构箭勇 4 ; Kritana Prueksakorn 5 ; Chaya Sarathchandra 6 ; 文慧婷 1 ;

作者机构: 1.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2.竹类病虫防控与资源开发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4.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气象局

5.玛希隆大学环境与资源研究系

6.斯里兰卡拉贾拉塔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系

关键词: 元江-红河;气候因子;干热河谷;生态敏感;全球变化

期刊名称: 环境影响评价

ISSN: 2095-6444

年卷期: 2023 年 005 期

页码: 115-121

摘要: 为研究元江-红河流域(中国段)气候环境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选取了气温、相对湿度、24小时降水量、蒸发量和日照百分率五个气候因子57年(1962-2018)的气象数据进行了线性回归、偏相关分析以及M-K检验。结果表明:(1)近57年来,该流域气温整体呈逐步上升趋势,中、下游地区年均温普遍高于上游地区;(2)相比于上游干暖河谷和中游干热河谷,空气相对湿度在下游湿热地区及中游高海拔湿凉地区明显偏高,但近57年来逐次降低;(3)24小时降水量下游地区远高于上游和中游,除中游干热河谷地区有逐年减小趋势外,其余地区年际变化不大;(4)蒸发量在中游干热河谷地区逐年增加,其他地区呈缓慢下降趋势,整体上看,上游和中游地区高于下游;(5)日照百分率年际波动较大,但是除了下游河口站呈缓慢减少趋势以外,57年来各站点总体上变化不大,下游地区低于上游和中游地区。研究证明元江-红河流域(中国段)主要气候因子波动变化幅度与周边地区及全球范围的趋势相一致或更高。干热河谷地区环境因子变化幅度均比较剧烈,属于生态敏感地区,应该引起更多关注。

  • 相关文献

[1]元江干热河谷低海拔地带退化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及物种分布模式. 杨逢春,刘景欣,黄华平,构箭勇,文慧婷,李叶,陈娴,KRITANAPrueksakorn,HONGAnh Thi Nguyen,CHAYASarathchandra. 2021

[2]基于温度因子的贵州香蕉种植气候区划. 韩树全,罗立娜,王尉,王代谷,刘凡值,卢加举,范建新,龚德勇. 2021

[3]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植被覆盖变化与影响因子分析. 王强,张勃,戴声佩,张芳芳,赵一飞,尹海霞,何旭强. 2012

[4]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的小花十万错在中国的潜在分布. 李晓霞,胡宽义,曾安逸,董定超. 2024

[5]红毛丹(Nephelium lappaceum L.)生态适应性研究. 唐文浩,唐仕华,饶义平,黎新天. 2001

[6]香水椰子开花授粉习性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 冯美利,李杰,唐龙祥. 2015

[7]香水椰子裂果率与气候因子的通径分析. 冯美利,李杰,曾鹏,孙程旭,陈思婷. 2010

[8]元江干热河谷主要环境因子(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及蕨类植物的分布响应. 杨逢春,毛晓叶,刘景欣,黄华平,李叶,构箭勇,文慧婷. 2020

[9]3个品种剑麻抗旱生理指标比较及抗旱性评价. 王春雪,纪中华,李纪潮,潘志贤,岳学文,闫帮国,易克贤. 2014

[10]川滇交界干热河谷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特征. 戴声佩,李茂芬,罗红霞,刘海清. 2018

[11]干热河谷退化山地柱花草品种(系)比较试验. 龙会英,何华玄,张德,金杰,史亮涛,张明忠,白昌军. 2011

[12]云南干热河谷腰果栽培技术. 黄海杰,黄伟坚,张中润,王金辉,梁李宏. 2012

[13]怒江干热河谷牧草适应性研究. 吕玉兰,白昌军,王跃全,刘倩,朱红业.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