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施肥种类对玉米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武凤霞 1 ; 应梦真 1 ; 李吉进 1 ; 刘建斌 1 ;

作者机构: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夏玉米;施肥措施;微生物量;土壤氮素;土壤酶活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19 年 03 期

页码: 55-60

摘要: 通过大田夏玉米试验,研究等氮量条件下不同施肥种类(不施肥、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化肥混施)对夏玉米产量、土壤氮素含量、微生物种群数量、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有机肥混施处理的玉米鲜质量比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分别提高11.1%、7.1%,总粒质量分别提高了8.9%、6.5%;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变化以0~20 cm土层最大,化肥+有机肥混施处理的铵态氮含量最高,为2.38 mg/L,化肥处理的硝态氮含量最高,为18.7 mg/L,40 cm以下土层的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很低,且处理之间差异不大;培养微生物检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土壤微生物主要集中在土壤的0~60 cm土层,在0~20 cm土层混施处理和常规化肥处理的细菌数量高于其他处理,混施处理细菌种类最多。在0~20 cm土层混施处理真菌种类最多,但数量和其他处理差异不大;在0~20 cm土层化肥+有机肥处理的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都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指标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相关文献

[1]基于调制近红外反射光谱的土壤养分近场遥测方法研究. 矫雷子,董大明,赵贤德,田宏武. 2020

[2]中国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现状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武凤霞,张淑彬,刘建斌. 2022

[3]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氮素时空变化的影响. Ma Maoting,马茂亭,An Zhizhuang. 2012

[4]接触施用控释复合肥对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Yang Jun-gang,杨俊刚,Ni Xiao-hui,倪小会. 2013

[5]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华北夏玉米推荐施肥效应研究. ZHANG Jia-jia,张佳佳,徐新朋,XU Xin-peng,WANG Yi-lun,王宜伦,JIA Liang-liang,贾良良,CUI Rong-zong. 2016

[6]夏玉米叶面积指数的高光谱遥感植被指数法研究. 谭昌伟,黄义德,黄文江,王纪华,赵春江,刘良云. 2004

[7]基于红边参数的夏玉米长势监测及其营养诊断研究. 谭昌伟,王纪华,陆建飞,黄文江. 2007

[8]不同条件下夏玉米冠层反射光谱响应特性的研究. 谭昌伟,郭文善,朱新开,李春燕,王纪华. 2008

[9]利用遥感红边参数估算夏玉米农学参数的可行性分析. 谭昌伟,王纪华,郭文善,陆建飞,张洪程,蒋海荣. 2006

[10]不同释放期的包衣尿素在夏玉米上应用效果研究. 曹兵,李亚星,徐凯,何永健,谷佳林,张琳,徐秋明. 2009

[11]不同氮素水平下夏玉米冠层光辐射特征的研究. 谭昌伟,王纪华,黄文江,朱小茜,刘良云,黄义德. 2005

[12]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比较. 戴明宏,赵久然,杨国航,王荣焕. 2010

[13]基于夏玉米冠层内辐射分布的不同层叶面积指数模拟. 汪涛,黄文江,董斌,刘镕源,杨贵军. 2015

[14]夏玉米叶片全氮、叶绿素及叶面积指数的光谱响应研究. 谭昌伟,王纪华,黄文江,刘良云,黄义德,赵春江. 2004

[15]不同株型夏玉米群体冠层反射光谱特征及其应用研究. 谭昌伟,王纪华,黄文江,刘良云,赵春江,郭新宇. 2004

[16]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夏玉米叶片氮含量遥感估测. 魏鹏飞,徐新刚,李中元,杨贵军,李振海,冯海宽,陈帼,范玲玲,王玉龙,刘帅兵. 2019

[17]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条件下氮素反硝化损失研究. 邹国元,张福锁,巨晓棠,陈新平,刘学军. 2004

[18]华北平原中部夏玉米农田不同施氮水平氨挥发规律. 山楠,赵同科,杜连凤,安志装,何艳洁,郝玉翠,孙秀君,串丽敏. 2020

[19]硫包衣尿素在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谷佳林,徐凯,张东雷,罗军,佟二建,衣文平,李亚星,杨宜斌,徐秋明. 2010

[20]接触施用包膜控释肥对玉米产量、根系分布和土壤残留无机氮的影响. 杨俊刚,倪小会,徐凯,许俊香,曹兵,刘宝存.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