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植物组培过程中污染微生物种类及其季节性的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方丽 1 ; 王连平 1 ; 茹水江 1 ; 王汉荣 1 ;

作者机构: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植物组织培养;污染物;真菌;细菌

期刊名称: 浙江农业学报

ISSN: 1004-1524

年卷期: 2013 年 25 卷 02 期

页码: 284-28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植物组培过程中污染微生物种类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以浙江省杭州和宁波的植物组培生产车间中的污染物为监测对象,利用NA、PDA等培养基对污染物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结果发现:植物组培污染物主要为细菌和真菌,其中细菌占52.13%,分布于9个种,主要为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真菌占43.87%,分为18个种,芽枝霉(Cladosporium spp.)、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青霉(Penicillum spp.)和酵母为主要污染真菌。污染物的数量及真菌与细菌的污染比例呈现季节性变化,夏秋季是污染物的高发期,而春冬季节污染发生相对较少。

  • 相关文献

[1]蜂花粉微生物污染及菌群结构分析. 唐标,罗怡,李锐,周秀楠,张玲,钱鸣蓉,戴贤君,夏效东,杨华. 2020

[2]建立景宁白茶无菌增殖技术体系的研究. 汪一婷,徐刚,陈义,吴春艳,蓝石花. 2005

[3]植物组培种苗外贸的流程、问题及对策. 吕永平,汪一婷,陈志,牟豪杰,李海营,王燕. 2018

[4]植物组培产业化生产中污染防控技术研究. 方丽,汪一婷,吕永平,Kumar,陈剑平,王汉荣. 2012

[5]植物组培褐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冯代弟,王燕,陈剑平. 2015

[6]从水稻再生的研究进展看籼稻遗传转化的未来. 王诗雨,蒋莹莹,徐恒,朱英,张华. 2021

[7]植物出口组培穴盘苗生产的成本核算分析. 徐刚,汪一婷,牟豪杰,吕永平,陈剑平. 2007

[8]区域市售蔬菜质量安全风险评价. 董秀金,田光明,王小骊,朱加虹,胡桂仙. 2011

[9]污染物在根-土界面的化学行为与生态效应. 王美娥,周启星,张利华. 2003

[10]不同消毒剂对蛋鸭养殖污水净化效果的对比研究. 李琳琳,蒋春青,顾天天,冯伟峰,吴鲲鹏,曾涛,卢立志,易丹,赖玉娇. 2025

[11]堆肥中产纤维素酶真菌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 杨友坤,朱凤香,王卫平,陈晓旸,洪春来,吴传珍,薛智勇. 2010

[12]低温贮藏花生嫩果病变及真菌状况初步研究. 王连平,王汉荣,茹水江,方丽,冯忠民,张明忠. 2006

[13]兔皮肤真菌病病原PCR快速诊断技术研究. 韦强,肖琛闻,季权安,刘燕,潘丽俊,李科,鲍国连. 2017

[14]真菌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PEX11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研究. 张昕,姜华,王艳丽,张震,毛雪琴,柴荣耀,邱海萍,杜新法,王教瑜,孙国昌. 2012

[15]真菌菌体蛋白的生产与应用. 朱靖环,沈秋泉,杨建明,汪军妹,毛华明. 2004

[16]变色稻谷上分离获得的三种主要真菌的致病性研究. 柴荣耀,金敏忠. 1998

[17]一种侵染金针菇的杆形线虫及其与异形枝葡孢的复合侵染. 蔡为明,方菊莲. 1999

[18]复合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细菌捕获研究. 金永洋,耿晓东,黄建颖. 2013

[19]铜绿假单胞菌对Cu~(2+)的吸附条件及动力学初步研究. 董新姣,林晓华,周仕官. 2002

[20]微生态制剂改善对虾养殖池塘底质的效果. 王彦波,查龙应,许梓荣.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