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施氮对土壤养分特征及夏玉米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郭丽 1 ; 王广恩 2 ; 李义红 1 ; 史建硕 1 ; 王丽英 1 ; 李东晓 3 ; 蒋龙刚 1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

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3.河北农业大学

关键词: 夏玉米;氮素;土壤养分特征;养分;吸收利用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23 年 38 卷 003 期

页码: 121-12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氮素供应对土壤养分特征及夏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差异的影响.在上茬冬小麦施氮量240 kg/hm2的大田条件下,夏玉米季设置4 个施氮水平(N0:不施氮;N1:90 kg/hm2;N2:195 kg/hm2;N3:300 kg/hm2),以仓玉76 品种为材料,通过对地上部茎秆、叶片、穗轴干质量、土壤速效养分、植株不同器官氮磷钾含量及累积量、氮素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的测定与计算,研究施氮量对不同性状的影响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施氮 0~195 kg/hm2,茎、叶、穗轴干质量随氮量增加而上升;增加施氮量显著提高0~20 cm,20~40 cm的土壤硝态氮含量;相同土层速效磷、钾影响无显著变化.不同施氮量下,茎、叶、穗轴和籽粒的氮含量、植株氮累积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籽粒氮累积量占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的59.4%~63.5%;施氮量对茎、叶、穗轴和籽粒的磷钾含量影响较小,植株磷钾累积量受干质量的正调控;氮素投入超过 195 kg/hm2,氮肥农学效率显著降低.采用直线加平台模型模拟产量与施氮量的关系表明,施氮量高于189 kg/hm2,籽粒产量不再增加.因此,兼顾经济效益与农业生态效益,结合试验和模型模拟结果,最优氮素投入量控制在189~195 kg/hm2.

  • 相关文献

[1]河北省典型棉区土壤养分特征及养分管理技术. 杨云马,李廷瑞,孙彦铭,贾树龙,孟春香,王藏庄,刘小京,刘毅,刘俊杰. 2015

[2]河北省两熟制农田小麦保护性耕作实践经验、问题与对策. 李晋生,马吉利,刘玉升. 2006

[3]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华北夏玉米推荐施肥效应研究. ZHANG Jia-jia,张佳佳,徐新朋,XU Xin-peng,WANG Yi-lun,王宜伦,JIA Liang-liang,贾良良,CUI Rong-zong. 2016

[4]夏玉米茎秆质量及养分吸收对不同肥料滴灌配施的响应. 张经延,吕丽华,张丽华,郑孟静,贾秀领. 2017

[5]耕作方式对密植夏玉米弱势粒灌浆的调控效应. 翟立超,张丽华,贾秀领. 2019

[6]超高产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 党红凯,李瑞奇,李雁鸣,孙亚辉,张馨文,刘梦星. 2013

[7]小麦对速效磷含量较高土壤中磷素的吸收和利用. 马民强,张永强. 1994

[8]土壤氮素矿化及其对烤烟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谷海红,李岩,刘宏斌,李峰,李志宏. 2008

[9]磷钾包氮型复混肥氮素缓释性能研究. 贾树龙,杨云马,孟春香,孙彦铭. 2007

[10]春季氮素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光合速率的影响. 孟建朝,肖凯,贾涛元. 2009

[11]冀中南种植黄瓜设施土壤盐分、酸碱性和养分状况分析. 蒋龙刚,王丽英,李若楠,郭丽,任燕利,史建硕,王平,李建波. 2022

[12]河北省典型蔬菜产区土壤养分和重金属累积特征及相关性研究. 茹淑华,徐万强,杨军芳,孙世友,赵会薇,张国印,王凌. 2017

[13]河北省集约化养殖废水中氮磷和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 茹淑华,徐万强,孙世友,侯利敏,赵欧亚,张国印,王凌,刘蕾. 2021

[14]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中定位水氮组合对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郭丽,张凤路,贾秀领,任会芳,董志强,张丽华,邢素丽. 2010

[15]氮肥管理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王云奇,陶洪斌,杨利华,祁利潘,张全国,陈鹏飞,王璞. 2013

[16]播期、收获期对玉米物质生产及光能利用的调控效应. 吕丽华,董志强,曹洁璇,梁双波,贾秀领,张丽华,姚艳荣. 2013

[17]夏玉米需水及耗水规律的研究. 曹云者,宇振荣,赵同科. 2003

[18]不同施氮量下夏玉米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 吕丽华,王慧军,王璞. 2010

[19]播期与接茬方式对夏玉米羧化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党红凯,李瑞奇,李雁鸣,李晓爽,孟建. 2015

[20]7种除草剂对夏玉米田杂草的防效及安全性研究. 王建平,刘小民,许贤,吴国强,沙红艳,王贵启.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