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陇东旱塬区复种马铃薯栽培模式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芳芳 1 ; 吕和平 1 ; 高彦萍 1 ; 梁宏杰 1 ; 吴雁斌 1 ; 杨昕宇 1 ; 李鹏 1 ; 张武 1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甘肃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种苗)病毒检测及安全性评价工程中心;北薯种业(云南)有限公司

关键词: 马铃薯;陇东旱塬区;复种;栽培模式;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瓜菜

ISSN: 1673-2871

年卷期: 2024 年 37 卷 003 期

页码: 144-1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研究陇东旱塬区冬油菜收获后复种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对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区组设计,以陇薯 7 号原种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共设计 8 种栽培模式.通过对不同模式下马铃薯农艺性状、商品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比较,筛选出最佳的冬油菜茬复种马铃薯栽培模式.结果表明,秸秆带状覆盖、平作起垄、垄沟种植 3 个栽培模式表现较好,667 m2 产量分别为 2 292.81、1 917.63、1 655.46 kg,比对照露地平作分别增产41.27%、18.15%和 2.00%.

  • 相关文献

[1]不同栽培调控措施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张文伟,耿智广,黄浩钰,付金元,陆立银,李峰. 2017

[2]密度和施肥对旱地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水肥利用的影响. 柳燕兰,郭贤仕,张绪成,马明生,王宏康. 2021

[3]陇东旱塬区麦后抢墒夏播马铃薯栽培模式研究. 张武,杨谋,柳永强,张勇,高彦萍,陈富,黄伟. 2014

[4]陇东旱塬区小麦茎秆含水量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李兴茂,倪胜利. 2014

[5]陇东旱塬区地膜冬小麦播种密度研究. 王立明. 2003

[6]建立陇东旱塬夏播(复种)马铃薯生产基地刍议. 张武,吕和平,文国宏,王敏,高彦萍,吴雁斌,梁宏杰. 2020

[7]甘肃旱区主食化马铃薯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柳永强,胡新元,陆立银,罗爱花,谢奎忠. 2019

[8]渭源县北部山区马铃薯适宜品种及主要栽培技术模式. 陆立银,王敏,吕和平,席春艳,孙小花,徐福祥. 2021

[9]不同栽培模式下制种玉米的产量及水分生产效应. 张立勤,马忠明,王智琦,连彩云. 2012

[10]优化施肥和栽培模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及N素利用的影响. 刘晋宏,孙建好,陈英,张绪成,刘晓伟,王朝辉. 2015

[11]栽培模式对甘肃旱区胡麻地土壤酶活性及胡麻产量的影响. 陈军,王立光,叶春雷,李进京,欧巧明,罗俊杰. 2018

[12]双孢蘑菇培养料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生产应用效果研究. 耿新军,任爱民,张桂香,王晓巍. 2020

[13]不同地膜覆盖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 李尚中,樊廷录,赵晖,李城德,赵贵宾,赵刚,党翼,王磊,张建军,唐小明,王淑英,程万莉. 2020

[14]栽培模式对旱地嫁接西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白玉龙,马忠明,薛亮. 2013

[15]陇东旱塬区作物生产潜力估算研究——以镇原试区为例. 马小黎,刘建华,牛俊义. 2010

[16]地表覆盖方式对陇东旱塬苹果园根际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的影响. 孙文泰,马明,刘兴禄,董铁,尹晓宁,牛军强. 2017

[17]陇东旱塬区饲用甜高粱品种的农艺性状比较. 杨晓,赵海燕,马淑梅,宋谦,刘陇生. 2018

[18]陇东旱塬区耐密宜机械粒收玉米品种的筛选. 张铠鹏,续创业,朱晓惠,王甲玺,党翼,张建军. 2020

[19]陇东旱塬区机械粒收玉米新品种品质分析. 王淑英,樊廷录,续创业,党翼,程万莉,赵刚,周刚,李尚中,王磊,张建军. 2022

[20]气候变暖情况下播期对陇东旱塬春玉米的影响. 王磊,樊廷录,王勇,党翼,赵刚,唐小明,李尚中.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