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组织培养诱导普通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易位系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辉 1 ; 陈孝 2 ; 辛志勇 2 ; 徐惠君 2 ; 马有志 2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关键词: 簇毛麦;幼胚培养;易位;谷草转氨酶电泳;原位杂交

期刊名称: 河北农业科学

ISSN: 1008-1631

年卷期: 2005 年 9 卷 01 期

页码: 1-5

摘要: 采用白粉病抗性鉴定、谷草转氨酶GOT-2同工酶及分子原位杂交相结合的方法, 从幼胚培养T240组合(普通小麦×小麦-簇毛麦6D/6V异代换系) 的32个SC2 代株系中,筛选出T240-7株系, 其所有的抗病单株均缺失簇毛麦6V染色体长臂的GOT-V2 位点, 而具有6V染色体短臂上的抗白粉病基因。细胞学观察表明, 该株系易位染色体与小麦染色体可正常配对。经原位杂交分析, T240-7为杂合的臂间易位。

  • 相关文献

[1]利用组织培养和辐射诱变创造高频率小麦与簇毛麦染色体易位. 李洪杰,郭北海,张艳敏,李义文,杜立群,李银心,贾旭,朱至清. 2000

[2]组织培养创造抗白粉病小麦-簇毛麦染色体易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李洪杰,李义文,张艳敏,李辉,郭北海,王子宁,温之雨,刘志勇,朱至清,贾旭. 2000

[3]如何加快作物遗传改良的速度. 王海波,王彦霞,赵和. 2003

[4]小麦幼胚培养与幼粒破眠的比较. 孙果忠,马民强,柴建芳,赵和,谢晓亮,王海波. 2000

[5]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杂种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 李洪杰,石云素,史占良,张艳敏,郭北海,王子宁,温之雨. 1999

[6]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的RAPD及RFLP标记. 李辉,陈孝,施爱农,孔凡晶,Leath S,Murphy J P,贾旭. 2005

[7]簇毛麦易位系V9125-2抗条锈基因YrWV的遗传分析和SSR分子标记. 王睿,张书英,徐中青,陈洁,李强,侯璐,井金学. 2011

[8]小麦细胞分裂间期外源染色质的检测. 李洪杰,朱至清,杜立群,郭北海,石云素,唐顺学,李义文,贾旭.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