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肖开转 1 ; 王进兰 1 ; 郑燕梅 2 ; 蔡秋华 1 ; 张建福 2 ; 谢华安 2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业部华南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福建省作物分子育种工程实验室/福建省水稻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研究基地/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
2.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籼稻;93-11;组织培养;褐化;原因分析
期刊名称: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ISSN: 1674-7968
年卷期: 2016 年 24 卷 09 期
页码: 1319-132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农杆菌(Agrobact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转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粳稻品种(Oryza sativa ssp.japonica)中,但迄今未能找到适合于籼稻品种(O.sativa ssp.indica)高效遗传转化的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籼稻品种的愈伤组织在继代过程中的严重褐化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本研究以籼稻品种93-11为材料,通过响应面设计分析方法,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拟合,预测数学模型,研究2,4-二氯苯氧基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浓度、N6-呋喃甲基腺嘌呤(kinetin,KT)浓度和碳源中蔗糖和麦芽糖的比例对籼稻品种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确定了最适宜93-11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成分: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2.92 mg/L 2,4-D、0.59 mg/L KT、16.37 g/L蔗糖和13.63 g/L麦芽糖;并以此优化培养基继代籼稻愈伤组织。为了研究93-11愈伤褐化的原因,采用组织学与解剖学方法,观察93-11正常愈伤组织和褐化愈伤组织。结果表明,两者的表观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正常愈伤组织表面粗糙,凹凸不平;褐化愈伤组织表面结构看似光滑,但是放大后发现这种平滑结构是由于所有细胞失去规则圆形变为无活性扁平状,且细胞不易成团,细胞之间空隙小而少形成的。用q RT-PCR技术分析了褐化相关基因在褐化愈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切伤后与褐化相关的基因生长素输入载体1基因(auxin1,AUX1)和蔗糖非依赖1蛋白激酶2基因(sucrose non-fermenting 1-related nrotein kinase 2,Sn RK2)的表达量虽然都比较低,但是在93-11成熟胚诱导的正常愈伤组织和褐化愈伤组织中存在明显差异,而酚类物质氧化途径中与酚类物质合成的基因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和多酚氧化酶基因(polyphenol oxidase,PPO)在正常愈伤组织还是褐化愈伤组织中都没有检测到表达量。发现组织培养切伤是愈伤组织褐化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阐明愈伤组织的褐化机理提供参考。
- 相关文献
[1]基于二代测序数据开发以93-11为亲本的水稻SNP-dCAPS标记的研究实例. 杨广阔,陈子强,陈在杰,苏军,陈松彪,王锋. 2014
[2]福建省籼稻蒸煮食用品质的分析与评价. 李清华,郑苹立,郑长林,林玲娜,江川,黄庭旭. 2011
[3]籼稻明恢86多基因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魏林艳,连玲,魏毅东,罗曦,何炜,谢鸿光,谢华安,张建福. 2019
[4]农杆菌介导直立型密穗基因DEP1遗传转化水稻的研究. 程朝平,叶新福. 2014
[5]华南籼稻骨干亲本稻瘟病基因检测与抗性评价. 陈睿,陈子强,凌波,农雯,田大刚,陈建民. 2024
[6]转甘蔗pepc基因籼稻恢复系N175的遗传学分析. 张建福,孙亚萍,马宏敏,王乌齐,朱永生,蔡秋华,王颖妲,张木清,谢华安. 2009
[7]籼型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的利用与创新. 吴方喜,蔡秋华,朱永生,张建福,谢华安. 2011
[8]根癌农杆菌介导籼稻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 魏毅东,连玲,何炜,张建福,谢华安. 2012
[9]籼型三系杂交早稻粒形及产量性状的加性相关和显性相关分析. 林强,梁康迳,郑秀平,吴志源,周天理,周元昌. 2009
[10]2011-2013年福建省预试水稻品种米质分析与评价. 郑苹立,郑长林,段斌莉,李清华,黄庭旭. 2015
[11]优质、抗稻瘟病香型水稻三系不育系繁源A的选育. 游年顺,张以华,黄利兴,雷上平,潘玉卿,胡荣华,吴志源,谢美珠,孟志国. 2014
[12]农杆菌介导籼稻明恢86高效稳定转化体系的建立. 苏军,胡昌泉,翟红利,颜静宛,陈在杰,王锋. 2003
[13]遗传距离在籼稻杂交亲本选配中的应用研究. 张良韬,刘德金. 1993
[14]籼型三系杂交稻及亲本感光特性的研究. 朱雄涛,林伟峰,黄宝华,雷捷成. 2001
[15]高异交率、抗稻瘟病水稻三系不育系全丰A的选育与利用. 张以华,黄利兴,雷上平,吴志源,胡荣华,谢美珠,游年顺. 2012
[16]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明恢82选育与应用的启示. 吴方喜,郑家团,谢华安. 2012
[17]大穗型籼稻不育系京福1A的选育及其组合筛选. 郑秀萍. 2003
[18]早籼杂交稻粒形和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林强,梁康迳,郑秀平,吴志源,周天理,周元昌. 2009
[19]籼稻茎叶及产量性状的加性相关和显性相关分析. 林强,梁康迳,郑秀平,吴志源,周天理,周元昌. 2009
[20]转ATP/ADP转运蛋白基因籼稻的初步研究. 黄伟奇,胡昌泉,苏军,朱祯,林文雄,王锋.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香型优质高产杂交稻新品种野香优669的选育与应用
作者:朱永生;魏毅东;李齐向;郑菲艳;蔡秋华;董瑞霞;陈丽萍;蒋家焕;吴方喜;谢华安;张建福
关键词:杂交水稻;香稻;野香优669;优质;抗病
-
一年生野生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构建及株高和分蘖的QTLs鉴定
作者:蒋家焕;蔡秋华;魏毅东;刘峰;陈丽萍;朱永生;张建福
关键词:一年生野生稻;'福恢676';染色体片段代换系;株高;有效分蘖数
-
籼型三系不育系'福农A'的选育及其综合农艺性状分析
作者:涂诗航;连玲;洪永河;周鹏;郑菲艳;郑家团;张建福
关键词:籼型三系不育系;’福农A’;稻瘟病抗性;综合农艺性状
-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制福香占糯稻新种质
作者:魏林艳;樊佳星;张敏;王进兰;谢鸿光;魏毅东;张建福
关键词:基因编辑;糯稻;福香占;颗粒结合型淀粉合酶基因
-
"内10优7185"在尤溪作再生稻示范,头季+再生季喜获丰收
作者:蔡秋华
关键词:
-
水稻所水稻抗逆分子育种团队在水稻种子活力和耐盐碱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作者:王福祥;张建福
关键词:
-
水稻优良恢复系福恢676的粒形及米质分析
作者:连玲;周鹏;郑菲艳;朱永生;郑燕梅;王福祥;何炜;蔡秋华;谢华安;张建福
关键词:福恢676;粒形;米质;Wx基因;基因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