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Q型烟粉虱化学感受蛋白CSP1与植物挥发物的结合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吴帆 1 ; 张晓曼 2 ; 赵磊 1 ; 崔旭红 1 ; 李红亮 1 ; 罗晨 2 ;

作者机构: 1.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浙江省生物计量及检疫检验重点实验室

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烟粉虱;化学感受蛋白;原核表达;植物挥发物;结合特性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5 年 48 卷 10 期

页码: 1955-196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克隆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化学感受蛋白1(chemosensory protein 1,CSP1)基因,诱导表达Q型烟粉虱CSP1重组蛋白(以下简称Bt CSP1),研究其与主要寄主植物挥发性气味分子的结合特性。【方法】利用全长引物通过RT-PCR扩增并克隆Q型烟粉虱CSP1基因ORF全长,连接并构建p ET-30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入BL21(DE3)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并用IPTG诱导表达Bt CSP1重组蛋白。收集菌液后超声破碎细胞,离心取上清,经Ni2+-琼脂糖柱结合梯度浓度咪唑洗脱纯化后,经PBS反复透析获得重组蛋白,并用Bradford法测定重组蛋白浓度。采用常见的N-苯基-1-萘胺(N-phenyl-1-naphthylamine,1-NPN)荧光探针作为报告子,利用荧光竞争结合法研究重组Bt CSP1蛋白与植物挥发物的结合功能。首先用1 mmol·L-1 1-NPN滴定Bt CSP1蛋白溶液,直至蛋白最大发射波长处的荧光值完全猝灭为止,然后再以各供试配基滴定Bt CSP1-1-NPN体系,通过配基竞争猝灭1-NPN最大发射波长,并用Scatchard等方程计算表征Bt CSP1与配基亲和力大小的解离常数KD。【结果】克隆了Q型烟粉虱CSP1基因ORF全长,经双酶切和连接构建了p ET-30a(+)/CSP1重组质粒,在IPTG终浓度为1 mmol·L-1的条件下诱导获得了Bt CSP1重组蛋白,Ni2+-琼脂糖柱纯化透析后测定重组蛋白浓度,稀释至1.5μmol·L-1作为工作浓度。在荧光光谱试验中,Scatchard方程线性化后(相关系数达到0.9967),显示Bt CSP1与1-NPN的解离常数K1-NPN为2.78μmol·L-1,结合位点数n为0.82,表明两者结合较好,且基本是1:1结合,适合作为本试验中竞争性荧光结合试验的报告子。在荧光竞争结合试验中,有多种供试植物挥发物分子能使1-NPN的相对荧光强度降低到50%以下,其中包括能引起烟粉虱趋避行为的化合物,如3-蒈烯、p-伞花烃、顺-3-己烯-1-醇和α-蒎烯(KD值分别为26.47、39.43、54.01和83.46μmol·L-1),且3-蒈烯具有较强的竞争结合能力,能在200μmol·L-1时将1-NPN报告子相对荧光值竞争至约40%。【结论】Q型烟粉虱CSP1蛋白能与测试的多种寄主植物挥发物产生较为广谱的结合能力,尤其与对烟粉虱有趋避性的挥发物的结合更强,表明CSP1很有可能参与Q型烟粉虱对非寄主植物的趋避行为,这对揭示其入侵寄主选择行为生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相关文献

[1]光谱分析Q型烟粉虱化学感受蛋白CSP1与β-紫罗兰酮的相互作用. 张萌,吴帆,王然,冯一璐,罗晨,李红亮. 2016

[2]烟粉虱MED隐种气味结合蛋白OBP8的克隆、原核表达及与植物挥发物的结合特性. 王然,张晓曼,李峰奇,吴帆,李红亮,罗晨. 2016

[3]悬铃木方翅网蝽化学感受蛋白CcilCSP1的结构及其结合寄主挥发物的预测分析. 付宁宁,刘佳,渠成,王然,许奕华,罗晨,李峰奇. 2017

[4]烟粉虱的种下变异和我国的分布现状. 罗晨. 2005

[5]东亚小花蝽和丽蚜小蜂对烟粉虱的协同控制效果研究. LI Shu,李姝,LAO Shui-Bing,劳水兵. 2014

[6]B型烟粉虱在甘蓝上的产卵行为观察. ZHANG Xiao-Man,张晓曼,WANG Su. 2014

[7]烟粉虱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罗晨,张帆,唐斌,张芝利. 2001

[8]丽蚜小蜂对烟粉虱和温室粉虱的寄生选择作用. 张帆,罗晨,张君明,王素琴. 2005

[9]大草蛉和东亚小花蝽对烟粉虱的捕食功能研究. 刘爽,福建农林大学植保学院,张帆. 2005

[10]东亚小花蝽和丽蚜小蜂对烟粉虱的控制作用研究. 劳水兵,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张君明,王文凯,张帆. 2006

[11]棉田周边杂草天敌种群消长动态调查. 孟昭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张帆. 2006

[12]烟粉虱生物型研究. 罗晨,阎凤鸣,张芝利. 2001

[13]京郊粉虱与天敌的种群动态. ^A罗晨^B1^D1%^A王素琴^B2^D1%^A崔文清^B3^D2%^A张芝利^B4^D1. 2004

[14]烟粉虱和温室粉虱的研究进展. 向玉勇,李子忠,张帆,罗晨. 2004

[15]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对烟粉虱MED隐种取食行为的影响. 王昱超,穆常青,郭晓军,王甦,田兆丰,姚晶,罗晨,孙跃先. 2013

[16]东亚小花蝽和丽蚜小蜂对烟粉虱的协同控制效果研究. 劳水兵,王甦,郭晓军,张帆. 2014

[17]丽蚜小蜂对烟粉虱和温室粉虱的寄生选择. 张帆,罗晨,张君明. 2007

[18]浅黄恩蚜小蜂雌蜂的个体发育及其寿命和产卵量的观察. 周长青,李元喜,刘同先,张帆,罗晨. 2010

[19]烟粉虱对螺虫乙酯的抗性监测及交互抗性测定. 王然,刘诗宇,渠成,李康丽,罗晨,王震宇. 2016

[20]浅黄恩蚜小蜂雌雄蜂胚胎及个体发育. 张晓曼,杨丽文,王甦,张帆.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