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混配对灰葡萄孢的联合毒力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建江 1 ; 毕秋艳 1 ; 牛慧慧 1 ; 吴杰 1 ; 路粉 1 ; 王文桥 1 ; 韩秀英 1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氟吡菌酰胺;啶菌噁唑;灰葡萄孢;增效作用;防治效果

期刊名称: 中国蔬菜

ISSN: 1000-6346

年卷期: 2019 年 03 期

页码: 63-6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不同配比(质量比2∶1、1∶1、1∶2、1∶3、1∶4)混配对灰葡萄孢XSZH1的联合毒力,以及最佳增效配比对XSHF6、XSHF2、17RC12和XSHF7等4株灰葡萄孢的联合毒力,并在田间验证了最佳组合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以质量比2∶1和1∶4混配时,对灰葡萄孢XSZH1具有毒力增效作用,前者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1.69。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以质量比2∶1混配时对其他4株灰葡萄孢菌株也显示出毒力增效作用,且在田间有效剂量为150~250g·hm-2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80.50%~90.13%。可见氟吡菌酰胺与啶菌噁唑以质量比2∶1混配可以有效地控制番茄灰霉病,适合在田间应用推广。

  • 相关文献

[1]啶菌噁唑与3种杀菌剂混配对灰葡萄孢菌的毒力增效作用. 陈治芳,张小风,韩秀英,马志强,王文桥,赵建江. 2010

[2]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混配对灰葡萄孢的增效作用. 赵建江,王文桥,马志强,孟润杰,毕秋艳,韩秀英. 2016

[3]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复配对灰葡萄孢的毒力增效作用. 牛慧慧,赵建江,韩秀英,王文桥,毕秋艳,马志强. 2019

[4]啶酰菌胺与唑胺菌酯混配对灰葡萄孢毒力的增效作用. 赵建江,陈治芳,韩秀英,孟润杰,马志强,王文桥,毕秋艳. 2015

[5]两种新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的作用方式及田间防效. 赵建江,王文桥,马志强,孟润杰,毕秋艳,韩秀英. 2016

[6]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合物对茄链格孢的联合毒力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范子耀,王文桥,孟润杰,韩秀英,张小风,马志强,刘颖超. 2011

[7]咯菌腈与苯醚甲环唑等三种药剂复配对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的联合毒力. 范子耀,孟润杰,马志强,韩秀英,张小风,王文桥,刘颖超. 2012

[8]三种新型杀菌剂对多抗型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 赵建江,王文桥,张小风,马志强. 2015

[9]拟南芥AtBT4对灰葡萄孢的抗性机制分析. 郝丛丛,杨萍,陈展,贾娇,赵斌,司贺龙,韩建民,邢继红,董金皋. 2013

[10]一株灰葡萄孢黑色素缺失突变体的获得及其生物学特性. 李志勇,郝志敏,司贺龙,董志平,董金皋. 2010

[11]番茄灰霉病防治研究进展. 纪军建,张小风,王文桥,张金林. 2012

[12]连续施药及室内药剂驯化对番茄灰葡萄孢对咯菌腈敏感性的影响. 纪军建,王文桥,张小风,赵建江,韩秀英,马志强,张金林. 2012

[13]几种真菌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趋化性的影响及其引诱物质的初步分析. 马娟,李秀花,王容燕,高波,陈书龙. 2015

[14]灰葡萄孢对氟唑菌酰羟胺不同敏感型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杨可心,毕秋艳,吴杰,路粉,王文桥,韩秀英,赵建江. 2022

[15]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及其对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药性. 赵建江,韩秀英,张小风,马志强,王文桥. 2010

[16]灰霉病化学防治及抗药性研究进展. 陈治芳,王文桥,韩秀英,张小风,马志强. 2010

[17]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氟啶胺的敏感基线及对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 陈治芳,王文桥,韩秀英,张小风,马志强,刘颖超,赵建江. 2011

[18]福美双与啶菌恶唑复配对灰葡萄孢活性的协同抑制作用. 毕秋艳,张小风,王文桥,韩秀英,马志强,张金林. 2009

[19]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对苯醚甲环唑防治黄瓜白粉病的增效作用. Meng Run-jie,孟润杰,Wang Wen-qiao. 2010

[20]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混配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增效作用及田间药效. 孟润杰,王文桥,路粉,赵建江,马志强,韩秀英,朱杰华.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