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的不同花色秋石斛中花青素差异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武美卿 1 ; 廖易 1 ; 陆顺教 1 ; 殷涵泰 1 ; 余文刚 1 ; 李崇晖 1 ;

作者机构: 1.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华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作物资源遗传改良与创新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观赏植物种质创新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秋石斛;花色;代谢组;花青素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23 年 44 卷 011 期

页码: 2167-217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深入研究不同花色秋石斛品种花青素合成途径的差异性,本研究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蓝紫色、浅桃红色、红色、紫红色和深紫红色 5 个不同花色秋石斛品种的花青素苷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供试秋石斛中共鉴定出 38 个代谢产物,主要为矢车菊素(Cy)、芍药花素(Pn)、天竺葵素(Pg)、飞燕草素(Dp)和矮牵牛素(Pt)的糖苷及其酰基化衍生物.5 个秋石斛品种中花青素苷组成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代谢物差异分析表明,紫红色花中Cy和Dp型糖苷显著高于浅桃红色花(P<0.05);蓝紫色花的差异花青素中 3 种Dp型糖苷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颜色;仅筛选出 1 种Cy型糖苷在浅桃红色花中富集.绝大多数样品的Cy型糖苷含量最高,随着Cy和Dp及其衍生物含量增加,花色会加深并转向红紫色,推测Cy型糖苷使秋石斛偏向紫红色,而Dp糖苷赋予秋石斛蓝紫色调.基于以上结果推测秋石斛存在上述5种花青素苷的酰基化修饰途径,研究结果可为秋石斛花色形成机制和花色改良提供依据.

  • 相关文献

[1]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阐释木薯叶片花青素合成机制. 罗秀芹,韦卓文,蔡杰,安飞飞,陈松笔,薛晶晶. 2024

[2]秋石斛原球茎途径再生体系的建立. 陆顺教,易双双,冷青云,尹俊梅. 2017

[3]减少秋石斛在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研究. 陈亚鸿,洪磊,陈雄庭. 2009

[4]秋石斛侧芽外植体消毒方法的研究. 陆顺教,易双双,任羽,尹俊梅,冷青云,杨光穗. 2014

[5]秋石斛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李志晴,李亚梅,李崇晖,尹俊梅. 2024

[6]秋石斛'三亚阳光'中苗低温胁迫生理响应研究及耐寒指标筛选. 陆顺教,何嘉琦,易双双,廖易,李克烈,尹俊梅,杨光穗. 2021

[7]七种秋石斛鲜花挥发性成分差异性分析. 丁灵,李崇晖,尹俊梅. 2016

[8]秋石斛RT-q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侯天泽,易双双,张志群,王健,李崇晖. 2022

[9]自然低温下秋石斛田间耐寒性评价. 何嘉琦,陆顺教,黄少华,张东雪,尹俊梅. 2016

[10]秋石斛新生侧芽中部茎段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陆顺教,易双双,任羽,冷青云,黄少华,杨光穗. 2015

[11]低温胁迫对秋石斛'三亚阳光'成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莫顺金,何嘉琦,陆顺教,张志群,尹俊梅,徐诗涛. 2023

[12]秋石斛“三亚阳光”幼苗对不同程度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何嘉琦,陆顺教,任羽,杨光穗,尹俊梅. 2017

[13]秋石斛DenTFL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莫顺金,李政锜,于晓云,陆顺教,廖易,易双双. 2025

[14]调控观赏植物花色的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研究进展. 丁灵,李崇晖,黄少华,张志群. 2015

[15]蝴蝶石斛兰花色表型及类黄酮成分分析. 李崇晖,任羽,黄素荣,黄少华,杨光穗. 2013

[16]基于秋石斛花朵颜色、色素分布及表皮细胞形态的表型分类. 殷涵泰,尹俊梅,廖易,陆顺教,李崇晖. 2021

[17]兰花花色化学及相关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李崇晖,仇键,杨光穗,王存,黄素荣. 2013

[18]红掌AaMYB1的表达特征及其在烟草中的过表达. 李崇晖,杨光穗. 2019

[19]非靶向代谢组鉴定太湖甜瓜品种"小白娘"特征物及储藏过程中代谢物变化. 郑泽泯,陆鸿英,林玉泉,施星仁,胡斌. 2025

[20]草豆蔻果挥发油代谢组及抑菌活性时空特异性分析. 田琴,胡璇,王丹,黄英,江芊,陈振夏,王清隆,陈晓鹭,于福来. 202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