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种植模式对山药生育时期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侯慧芝 1 ; 李喜娥 1 ; 郭天文 1 ; 张国平 1 ; 吕军峰 1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山药;小拱棚;种植模式;生育时期;经济效益

期刊名称: 北方园艺

ISSN: 1001-0009

年卷期: 2013 年 13 期

页码: 26-2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陇山药1号"为试材,研究比较了露地、覆膜、小拱棚及双膜4种种植方式对0~25cm地温、山药的出苗时间、农艺性状、产量及纯收益等的影响,以期为西北半干旱区陇山药种植提供最佳种植模式。结果表明:小拱棚、覆膜和双膜处理均可提高山药0~25cm各层次地温、日平均地温和各时段地温;比露地提早出苗10d,可提前播种10~20d,延长山药生育期20~30d,均有利于山药个体的生长;小拱棚处理的产量达到1 098.96kg/667m2,比双膜处理高5.01%,比覆膜处理和露地分别高32.68%和30.62%;小拱棚处理纯收益达12 698.28元/667m2,比双膜处理高10.24%,比覆膜处理和露地分别高49.80%和40.68%。

  • 相关文献

[1]胡麻覆膜种植模式对产量、水分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汪磊,谭美莲,叶春雷,罗俊杰,严兴初. 2016

[2]藜麦不同生育期营养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 魏玉明,杨发荣,刘文瑜,黄杰,金茜. 2018

[3]西北地区山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张开乾,郑立龙,陈珩,吕军峰. 2015

[4]西北地区山药养分限制因子及平衡施肥研究. 李喜娥,吕军峰,王伟. 2014

[5]栽培方式对平凉山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吕军峰,周锁奎,侯慧芝,周广业,李喜娥. 2009

[6]山药新品种‘陇药1号’. 吕军峰,郭天文,侯慧芝,张国平,李兴茂. 2011

[7]陇中旱地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亚宏,高世铭,张伟,王润佳. 2009

[8]种植模式和补灌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方彦杰,秦安振,雍蓓蓓. 2019

[9]马铃薯根系分泌物组分对不同种植模式的响应. 谭雪莲,郭天文,马明生,张平良. 2018

[10]种植模式对当归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及代谢通路的影响. 姜小凤,郭凤霞,陈垣,郭建国,刘晓峰. 2021

[11]河西绿洲灌区马铃薯间作绿肥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王婷,包兴国,舒秋萍,杨文玉. 2010

[12]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连晓荣,何海军,李永生,周文期,王晓娟,杨彦忠,刘忠祥,张彦军,周玉乾. 2024

[13]河西走廊5种作物种植模式的产量潜力估算. 孙建好,赵建华,李伟绮. 2012

[14]乌兰察布不同种植模式下胡麻带田产量及经济效益研究. 贾海斌,何海军. 2012

[15]覆盖种植方式和施氮对甘肃庆阳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张环. 2017

[16]河西走廊两粮一肥种植模式的研究. 包兴国,刘生战,舒秋萍. 2007

[17]河西绿洲灌区玉米间作绿肥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王婷,包兴国,胡志桥. 2010

[18]鹰嘴豆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包兴国,杨蕊菊,舒秋萍. 2006

[19]不同种植模式土壤水浸提液对胡麻的化感效应. 陈军,罗影,王立光,李进京,叶春雷,罗俊杰. 2017

[20]武威市种植业粮-经-饲三元结构优化模式研究. 李玉英,孙建好,陶爱丽,谢瑾,程序.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