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颜志雷 1 ; 方宇 1 ; 陈济琛 1 ; 王飞 1 ; 何春梅 1 ; 林新坚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紫云英;水稻;养分;微生物学特性;土壤酶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14 年 05 期
页码: 1151-116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是南方稻区主要的冬种绿肥作物。本研究通过紫云英-化肥配施比例不同对水稻产量、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化肥的合理施用量,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投入。【方法】紫云英—水稻长期轮作定位试验始于2009年,试验设5个处理,对照(不施紫云英和化肥,CK),全量化肥(100%F),紫云英18000 kg/hm2+全量化肥(MV+100%F),紫云英18000 kg/hm2+60%化肥(MV+60%F),单施紫云英18000 kg/hm2(MV)。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15 m2。2012年10月份于水稻收获后采集土壤样品,测定水稻产量、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碳氮、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结果】1)与单施化肥相比,在翻压紫云英的条件下,化肥减量40%,对水稻产量没有影响,紫云英可替代部分化肥,达到减少化肥用量,保持产量的目的。2)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养分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与100%F处理相比,化肥结合翻压紫云英和单施紫云英处理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施肥模式对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无显著影响。与100%F处理相比,MV+100%F处理土壤的有效氮含量显著提高;与100%F处理相比,MV和MV+60%F处理的速效磷含量显著减少;100%F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pH无显著影响。3)100%F、MV+100%F处理的细菌数量较CK分别增加了102.3%、138.8%,而MV+60%F和MV处理与CK无显著差异,说明细菌对土壤养分有很强的依赖性。单施化肥或单施紫云英都不利于真菌和放线菌的生长,而化肥与翻压紫云英配合能显著提高其数量。4)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细菌数量与土壤有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氮、磷、钾养分对土壤细菌数量的影响较大,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主要受NH+4-N的影响。5)与100%F处理相比,化肥配施紫云英可以显著提高微生物生物碳量(SMBC)和微生物生物氮量(SMBN)的含量。6)除了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总体表现为紫云英与化肥混施大于单施化肥或紫云英。7)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氮素的相关性最强。土壤转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与水稻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转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大小可作为衡量水稻产量多少的依据之一。【结论】MV+60%F处理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能够减少40%的化肥用量,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培肥模式。单施化肥不利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氮的积累,同时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酶活的提高。MV+60%F培肥模式有利于改良土壤的生物学性状,值得推广并有待今后进一步观察验证。
- 相关文献
[1]不同紫云英基因型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成分分析. 林新坚,兰忠明,张辉,王飞,何春梅. 2014
[2]一株酸奶发酵嗜热链球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 官雪芳,郑怡,徐庆贤,钱蕾,林斌. 2018
[3]紫云英一次播种多年还田对中稻产质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李昱,何春梅,李清华,王飞,林诚. 2013
[4]连续翻压紫云英对福建单季稻产量与化肥氮素吸收、分配及残留的影响. 王飞,林诚,林新坚,何春梅,李清华,李昱,黄功标,钟少杰. 2014
[5]翻压紫云英绿肥下氮钾肥运筹方式对单季稻生长的影响. 王飞,林诚,李清华,何春梅,林新坚,李昱. 2012
[6]紫云英翻压对西瓜-水稻轮作模式作物生长的影响. 王飞,林诚,何春梅,林新坚,廖海霞,刘玉洁. 2014
[7]种植翻压紫云英对耕层土壤结构性能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何春梅,钟少杰,李清华,王飞,林诚,李昱. 2014
[8]几种植物在模拟污水处理湿地中根际微生物功能群特征的研究. 江福英,陈昕,罗安程. 2010
[9]不同培肥模式对茶园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林新坚,林斯,邱珊莲,陈济琛,王飞,王利民. 2013
[10]黑麦草及其根际土壤酶对芘胁迫的响应与植物修复研究. 蔡顺香,林琼,邱孝煊,颜明娟,陈子聪. 2013
[11]蜜柚果园施用有机肥与化肥对土壤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何炎森,李瑞美,刘长全. 2005
[12]胶粘控释肥的载体材料对玉米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丁洪,李世清,张玉树,颜明娟,唐丽娜,陈顺辉. 2012
[13]长期培肥下红黄壤区茶园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王利民,李卫华,范平,邱孝煊,黄东风,林新坚. 2012
[14]菜用紫云英品种嫩梢产量、营养品质及卫生质量分析. 邱孝煊,张伟光,张辉,吴一群,兰忠明,林新坚. 2012
[15]紫云英ISSR引物的筛选及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孙清信,陈坚,张辉,祁建民,林忠平,胡鸢雷,林新坚. 2012
[16]取样策略对SSR标记鉴别紫云英品种能力的影响. 陈坚,林新坚,钟少杰. 2015
[17]陕西南部紫云英资源考察报告. 刘彩玲,何春梅,王飞,王利民,余涛,黄毅斌. 2019
[18]稻秆与紫云英联合还田提高黄泥田氮素利用率和土壤肥力. 王飞,李清华,何春梅,刘彩玲,黄毅斌. 2021
[19]适宜磷、钾肥配比及稻秆半量还田提高紫云英产量与养分截获. 王飞,刘彩玲,何春梅,李清华,刘玉洁,黄毅斌. 2021
[20]9个绿肥紫云英品种(系)在汉中地区的适应性. 吴玉红,王吕,郝兴顺,何春梅,崔月贞,黄毅斌,张春辉,何忠军.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鸡粪堆肥过程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作者:张慧;林戎斌;林陈强;贾宪波;苏光秋;陈济琛
关键词:鸡粪;菌渣;好氧堆肥;高通量测序;细菌群落
-
紫云英压青结合稻秸还田对水稻的节肥增效作用
作者:刘彩玲;何春梅;王飞;黄春应
关键词:紫云英;稻秸;联合还田;产量;养分利用率
-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紫云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结构分析
作者:张梦;史鹏飞;刘春增;李本银;丁丽;张琳;郑春风;张成兰;何春梅;施海帆;吕玉虎;常单娜;曹卫东
关键词:紫云英;种质资源;遗传关系;标记特征提取
-
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作者:张慧;赵恪;林陈强;林戎斌;陈龙军;陈济琛
关键词:纤维素降解菌;秸秆;酶活
-
紫云英嫩梢矿质元素成分及作为菜用营养价值的分析
作者:方言;刘彩玲;叶礼霆;何春梅;张小珍;王美芳;黄毅斌
关键词:紫云英嫩梢;矿质元素;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
紫云英草粉替代部分精料对幼兔增重效果及肉质营养分析
作者:何春梅;刘彩玲;罗泉达;张辉;曹卫东;黄毅斌
关键词:紫云英;精料;黑幼兔;体重
-
紫云英还田对黄泥田土壤理化和微生物特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作者:王利民;黄东风;何春梅;刘彩玲;李清华;黄毅斌;王飞
关键词:黄泥田;紫云英;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