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组织培养中肾形穗螨发生特性及隔离措施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郦卫弟 1 ; 林文彩 2 ; 吕要斌 3 ;

作者机构: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

2.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

3.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关键词: 组织培养;肾形穗螨;稻黑孢霉菌;共生菌

期刊名称: 浙江农业学报

ISSN: 1004-1524

年卷期: 2013 年 25 卷 05 期

页码: 1031-10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有效地控制肾形穗螨Siteroptes reniformis对组培物的侵染,防止稻黑孢霉Nigrospora oryzae污染组培物,研究分析了共生菌及温度对肾形穗螨发生的影响,以及不同的隔离措施对肾形穗螨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肾形穗螨携带有一颗或两颗黑孢霉菌孢子,分别占总数的31.6%和49.1%;只有稻黑孢霉菌能促进肾形穗螨发生及世代的繁殖;穗螨在16~30℃条件下能完成发育及繁殖,随着温度的升高,孕腹体逐渐缩小,产仔量减少,生活周期变短,在16℃下孕腹体最大,直径为1.88±0.05 mm;产仔量最多,为78.4±1.7头·雌-1,而在30℃下生活周期最短,世代时间为7.2±0.3 d。采用不同的隔离效果进行评价,发现在瓶口涂矿物油加封保鲜膜和瓶口单独包裹Parafilm@膜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隔离效果。综上所述,共生菌的存在及适宜的温度范围是肾形穗螨发生的重要条件。另外,合适的隔离措施也能有效控制穗螨的发生。

  • 相关文献

[1]昆虫内共生菌在昆虫防御中的作用. 徐红星,郑许松,刘淑平,叶恭银,吕仲贤. 2009

[2]共生菌在褐飞虱致害性变化中的作用. 吕仲贤,俞晓平,陈建明,郑许松,徐红星,陶林勇. 2001

[3]共生菌在褐飞虱防治中的应用. 陈列忠,俞晓平,陈建明,吕仲贤,郑许松,张珏锋. 2006

[4]杀虫剂对褐飞虱体内共生菌的影响. 徐红星,郑许松,童中华,吕仲贤,陈建明,俞晓平,陶林勇. 2000

[5]不同虫源和致害性的褐飞虱体内共生菌的种群动态. 吕仲贤,俞晓平,陈建明,郑许松,徐红星. 2001

[6]稻飞虱酵母类胞内共生菌的组织学研究进展. 陈法军,张珏锋,俞晓平. 2005

[7]寄生蜂体内共生菌Wolbachia研究进展. 刘淑平,徐红星,郑许松,吕仲贤. 2011

[8]共生菌Tremblaya princeps在扶桑绵粉蚧个体发育中的动态变化. 黄芳,赵春玲,吕要斌. 2015

[9]共生菌在昆虫宿主抵抗病原菌侵染中的作用. 刘喆,刘一伦,柴一秋,杨益众,厉晓腊,蔡瑞杭,刘又高. 2025

[10]杀虫芽孢杆菌HZ179的鉴定及其相关生物学功能研究. 竺利红,项慧娟,施跃峰,刘浩. 2024

[11]昆虫体内共生菌在其适应寄主植物过程中的作用. 徐红星,郑许松,吕仲贤. 2009

[12]褐飞虱与其共生菌——类酵母菌的相互作用. ^A张珏锋^B1^D1%^A陈建明^B2^D1%^A吕仲贤^B3^D1%^A郑许松^B4^D1%^A徐红星^B5^D1%^A陈列忠^B6^D1%^A中屠旭萍^B7^D2%^A俞晓平^B8. 2004

[13]褐飞虱体内共生菌种群及其与抗性水稻品种的关系. 吕仲贤,俞晓平,陈建明,郑许松. 2000

[14]结球甘蓝下胚轴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黄玲,钟新民,王五宏,李必元,岳智臣. 2011

[15]竹节参属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徐刚,汪一婷,吕永平,牟豪杰,陈剑平,计东风. 2007

[16]观赏凤梨国内外研究进展. SHEN Xiao-lan,沈晓岚,WANG Wei-yong,王炜勇,YU Xin-ying. 2010

[17]铁线莲'乌托邦'组织培养及褐化抑制. SHENG Lu,盛璐,YANG Ying-jie,杨迎杰,ZHU Kai-yuan,朱开元,ZHOU Jiang-hua. 2016

[18]非洲菊的组织培养. 王海琴,冯先桔,李丽,罗君琴. 2005

[19]非洲菊组培快繁体系的简化及成本节约. 王海琴,罗君琴,李丽. 2006

[20]甘薯根腐病菌侵染对甘薯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 柴一秋,陈利锋,王金生.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