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杏植株再生与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鸿 1 ; 郝燕 2 ; 王玉安 2 ; 陈建军 2 ; 王发林 2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

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Departamentode Mejora Vegetal,CEBAS-CSIC

关键词: 杏;根癌农杆菌;外植体;转基因;抗生素

期刊名称: 果树学报

ISSN: 1009-9980

年卷期: 2011 年 28 卷 05 期

页码: 137-14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杏是我国主要果树之一,其育种一直以传统方法为主,一般存在周期长、成本高、可利用资源有限、种间杂交后代成活率低等问题。植物生物技术育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再生与转化系统是实现杏基因转化的前提与基础。杏的再生与转化技术还不成熟,目前只限于少数几个品种或种子材料,其再生与转化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结合作者的研究结果,综述了杏的不同类型外植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分析了各种因素如基因型、培养基、激素等对再生的影响,并总结了杏在遗传转化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及影响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

  • 相关文献

[1]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大麦幼胚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研究. 李静雯,张正英. 2010

[2]薄皮甜瓜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孔维萍,程鸿. 2012

[3]兰州百合脱毒技术研究. 刘芬,王发林. 2007

[4]半夏胚状体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赵玮,谢志军. 2011

[5]外源DNA导入小麦后D_0代的幼胚离体培养. 叶春雷,欧巧明,倪建福,杨随庄. 2007

[6]豌豆再生体系的建立. 李文倩,马绍英,李胜,苏利荣,杨晓明. 2017

[7]马铃薯品种‘陇薯11号’再生体系的构建. 陈晓艳,孟亚雄,贾小霞,张武,刘石,郭玉美,齐恩芳. 2016

[8]辣椒组培外植体及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的筛选. 张茹,王兰兰,陈灵芝,魏兵强,王晓林. 2012

[9]甘肃的杏及其栽培. 王发林,李建红. 2002

[10]抗生素诱导油用亚麻雄性不育的研究. 党占海,张建平,佘新成. 2000

[11]杏李远缘杂交新品种'陇缘红'的选育. 赵秀梅,李红旭,王发林,牛茹萱,王晨冰,李宽莹. 2021

[12]日光温室内外金太阳杏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王鸿,王发林,牛军强,班明辉. 2005

[13]李、杏属间远缘杂交及杂种胚培养技术研究. 王发林,赵秀梅,李红旭,郝燕. 2003

[14]甘肃省杏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王玉安,杨向明. 2008

[15]中晚熟杏新品种——‘陇杏1号’的选育. 王玉安,赵秀梅,陈建军,刘红星,王发林. 2016

[16]‘张公园’杏种子发育及成苗技术研究. 赵秀梅,陈建军,王发林. 2011

[17]甘肃省杏园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 王玉安,刘芬,王鸿. 2013

[18]山杏下胚轴再生不定芽影响因子研究(英文). 王鸿,马锋旺,王发林,赵秀梅,管清美. 2005

[19]低温条件下单果包膜和戴挫霉浸泡处理对兰州大接杏贮藏性的影响. 陈富,赵成纲. 2003

[20]日光温室杏叶片净光合速率与相关因子灰色关联分析. 班明辉,王鸿,牛军强.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